別再說自己多努力了!這個業餘小夥子,馬拉松跑到了2小時33分!

別再說自己多努力了!這個業餘小夥子,馬拉松跑到了2小時33分!

2018年3月25日,一位22歲的小夥在重慶馬拉松上以2小時33分14秒成功達到國家一級標準,並將大滿貫積分排名提升到了第十名。同時在第二期“我要上奧運”大眾跑者當中排名第23位。

別再說自己多努力了!這個業餘小夥子,馬拉松跑到了2小時33分!

他就是崔家樂,作為業餘跑者,他一直通過自己的努力總結經驗,不斷地完善自己的訓練體系,今天,馬拉松助手就帶大家走近他的故事。

1、從酷愛乒乓球到運動會第一名

1996年,崔家樂出生在保定安國縣城,出身農村的他生活條件一般,據他所講,那時農村孩子們的生活條件也不是差的特別多,大部分都是屬於中等偏下水平。

從小,崔家樂就非常喜歡運動,除了跑步之外,小學的他特別喜歡打乒乓球,每天課間、中午都會很早的趕到球檯打球,上初中,他更喜歡打籃球。

讓他愛上跑步的一個轉折點是在小學六年級的運動會上。那時,運動會雲集了各所學校的學生,崔家樂報名參加了800米和1500米,均獲得第一名,這讓他非常驚喜,沒有想到自己能有這樣的成績,正是這場比賽,給了他極強的自信心。

雖然出身農村,但是崔家樂在生活和學習上並沒有特別大的壓力,只是父母並不看好他參加運動會,也不看好他練體育項目的前景。“因為我哥的運動能力比我出色,個子高,不僅是各校運動會冠軍,而且也是全市冠軍。”崔家樂說。

所以對於他來講,父母更多的還是希望他把精力用在學習上,對他的運動並不支持。

別再說自己多努力了!這個業餘小夥子,馬拉松跑到了2小時33分!

崔家樂在安國市上小學,雖然叫市,但其實就是縣城,那時候升學就有體育加試這一項,當時他也參加了,“當時自己訓練比較刻苦,同學都已經回家,我還會再練一會兒,當時和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一起訓練。”

關於小學時的跑步,他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經歷。有一次下大雨,操場上水都快沒到了膝蓋,就這樣,崔家樂依舊堅持訓練,並且在水坑裡跳,“因為那時我們經常要練三級跳,當時教練讓我們多加練習,所以水坑我也照樣跳,感覺真爽。”

怕弄溼鞋子,他脫了鞋也要跑步,所以可見,小學時的崔家樂就有一股倔勁兒。

正是憑著這股倔勁兒,體育加試的800米,他因為刻苦訓練提高很快,成績排在當時的第二名,不過因為他的爆發力相對差一些,100米跑得不好,13秒5左右,三級跳也一般,所以崔家樂並沒有被選中。

初中,他到了另一個村子裡上學,“當時我們村子和那個村子相隔兩公里,為了節省家裡開支,所以沒有買自行車,我一般都是跑著或者走著上學。”

2、5年時間,首馬336到PB233

從上學到工作,一路上,崔家樂從沒有放棄過跑步,只要有空閒時間,他就會跑個幾公里到10公里。

2013年天津馬拉松,17歲的崔家樂就參加了自己的首場全馬,參加的原因就是挑戰自己。“當時我能堅持10公里,就覺得馬拉松也可以,其實2012年我就在關注馬拉松,但是當時沒敢報名,一年後,我覺得機會來了,就果斷的報名了。”

首馬前,崔家樂的備戰非常簡單,就是突擊訓練,感覺自己反正報名了,就天天跑,自覺得會很輕鬆的完賽,突擊了一個月,而實際上當時連10公里以上的距離都沒跑過幾次。

就這樣,很簡單的訓練之後,他就參加了首馬。“當時在天津武清,天特別熱,而且暴曬,因為第一次沒有經驗,過了半程覺得自己可以提速了,現在想想還是挺傻的,其實半程之前體感還挺不錯,但是到了25公里,就感覺自己不行了,最後完全是硬撐下來的,最後中暑了。”崔家樂說。

跑完之後,他才明白馬拉松的難處,不過首次完成全馬,畢竟是非常痛快的,崔家樂當時感覺自己的夢想實現了,對自己信心越來越足。

2013年北京馬拉松,17歲的他由於年齡不夠而不能報名全馬,所以報名了半程,半程跑完取包之後,崔家樂想:“為什麼不讓我跑全程?我一定要跑個全程。”帶著兒時般的倔強,他背上包就奔著全程的賽道跑下去了。

“跑到終點裁判就立馬把我罰下去了

,因為我是半程參賽號,所以這個印象還是蠻深刻的。”

別再說自己多努力了!這個業餘小夥子,馬拉松跑到了2小時33分!

再有一場記憶深刻的比賽就是2017年北京馬拉松了,因為崔家樂為了這場比賽付出了太多,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都用在了訓練上,而且95%的訓練都是獨自完成。

“那個夏天,太陽非常足,每天都是三點半左右出去訓練,田徑場烤的我受不了,汗水遮到我的眼睛,在奧森訓練20公里好幾次我都吐黃水,把胃酸吐出來了。”

也正是因為日復一日的付出,2017年的北馬成為了崔家樂最滿意的一場比賽,“雖然當時沒有達到一級,但是我真是儘自己的全力了。”

也許正如俗話所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付出總會有回報。2018年,重慶馬拉松,崔家樂跑出了2小時33分,圓夢國一。

從首馬3小時36分,到2018年233。他用近5年的時間展現了一個跑步小白到進階跑者的成熟過程,從剛開始不懂得怎麼訓練,到現在懂得如何掌握自己的訓練強度,每天該練什麼該練哪些,總體來說,他對訓練的理解越來越自成體系。

“那時候我是17歲,現在是22歲,已經5年了,這5年代表了我成熟的過程,因為馬拉松考驗的的不僅是體力,而且還有心理,有時體力在,但是心力崩潰了,意志力不夠頑強。現經過這麼多年的鍛鍊,我的意志力更加頑強,心智也越來越成熟。”

3、耐心、苦練→提升,跑步已成為生活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別再說自己多努力了!這個業餘小夥子,馬拉松跑到了2小時33分!

每一次的進步,都是經過耐心琢磨和刻苦訓練造就的,崔家樂正是完全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首馬跑完,他覺得自己跑量不足,就從跑量下手,2014年北馬就跑到了3小時03分。

後來,他遇到了瓶頸,訓練上的不繫統,讓他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提高。“當時我也不知道什麼是常規訓練,就是上來就猛跑。”

之後,他明白了不是每一次都要頂到極限才是最好的訓練,要把握上午和下午的區別,上午強度不應該太大,節奏跑就可以,下午可以相對上一些強度。

慢慢,他從積累跑量到節奏跑,再到間歇跑,不斷地改變著自己的訓練方式,“其實在2014年,我的半馬成績就已經達到了79分,2015、2016年我可以跑進76分了。”

但是全馬,他在那兩年不見起色“可能長距離的節奏跑還是太少了。”

2017年北馬,是崔家樂到目前為止最滿意的一場比賽,就是因為他付出了太多,不過,那一場雖然PB了,他自我感覺還是沒有在賽前調整出最佳水平,有些訓練超量了,當時心理負擔太重,帶著一定要完成目標的負擔訓練。

“跑步我現在沒辦法割捨,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堅持了這麼多年,馬拉松就是我生活前進的動力,精神上的支柱,因為馬拉松帶給我很多激情,包括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要學會更加堅強。”

小時候,跑步、體育是崔家樂追求的夢想,他夢想做一個非常專業的運動員,那種可以站上最高領獎臺的運動員,但現實與理想終究是有差距,再加上他出身農村,家裡希望他以學業為重。

別再說自己多努力了!這個業餘小夥子,馬拉松跑到了2小時33分!

不過現在,馬拉松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馬拉松的道路上,他想一直跑下去,堅持到60、70、80歲,還在跑。

“一直跑下去是我追求的比較長遠的目標,但是目前我還很年輕,還留存有爭強好勝的心態,我在追求成績方面還是希望自己努力訓練,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突破自己,爭取PB。”

4、訓練中的要訣

跑者遇到成績瓶頸期是一定的,在2014、2015、2016年,崔家樂的半馬成績一直徘徊在75分30秒上下。

他覺得,在這種時期,切忌著急,耐心找到自己的短板,調整自己的訓練計劃才是關鍵,欠缺什麼補什麼,經常看一些馬拉松訓練書,或者諮詢一下跑步教練或者更專業的人。

“我們不可能因為一兩節的訓練課成績就有質的改變,我認識很多跑者平時生活作息都不是很規律,我覺得這對訓練和成績影響都是比較大的。”

對崔家樂影響最大的是日本公務員川內優輝,“他的精神很令人敬佩,他對跑步的執著和嚴格的自律還有訓練的刻苦,對我影響非常大。作為一名業餘跑者,工作之外還能保持這樣的成績,這是非常令我敬佩的。”

因為工作時間不固定,他平時跑步時間也不固定,隨時揹著跑鞋和換洗衣服,比如中午有一兩個小時時間,他就會跑10公里節奏,下午有時間就跑強度等等。

現在,他的馬拉松成績目標基本達成了,馬拉松國一,10公里跑進34分。“成績上沒有太大的追求了,只能是經過平時的訓練,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大的提升,不過現在的成績對於我現在來說已經是滿意了。”

別再說自己多努力了!這個業餘小夥子,馬拉松跑到了2小時33分!

在多年的跑步訓練中,崔家樂也總結了很多自己的經驗。

①訓練效率的提高:

在崔家樂看來,想做到訓練高效,就一定要列出訓練的目標是什麼,要完成什麼。“有好多跑者聽說有些大神跑量堆積很多,一個月跑1千多公里,很多人就覺得是不是堆跑量就能夠達到目標,其實不是的,即便是跑量大,也必須要進行強弱搭配的不同訓練。”

②系統訓練:訓練是有峰值的,所以如果一直在峰頂上也不行,一直在最下面也不行,在中間也無法提高,改變了,進行不同層次的訓練才能有效率。

③垃圾跑量:日常訓練,沒有進行高強度,也沒有進行力量訓練,處在心率比較低的運動,對成績沒有提高的跑量被稱為垃圾跑量。

有人覺得跑6分配速是不是垃圾跑量?這個不能用配速來算。比如說前一天跑了一場高強度馬拉松比賽,第二天身體狀況不允許跑高配速。所以這個時候需要低強度的慢跑來幫助恢復,高強度和比賽穿插的這種慢跑是不能算作垃圾跑量的,有利於身體恢復,如果跑一場比賽,連續歇好幾天,也不利於身體恢復,所以一定要加入恢復慢跑,這是不能算作垃圾跑量的。

④建議:業餘跑者不要總看大神這一類的訓練,每個人都有自己適應的配速,不要盲目學習他們的訓練方法,一定要根據自身能力,能力不一樣,跑者要和自己去較量,這次430,下次420,完成自己的突破,就是很好的。

還有在訓練的時候不要沒有目的訓練,很多業餘跑者都喜歡每天跑30公里,這樣不利於提高成績。儘量做一個訓練計劃,按照計劃來。

別再說自己多努力了!這個業餘小夥子,馬拉松跑到了2小時33分!

“現在賽事越來越多,出現事故也越來越多,我建議大家跑的時候,不要一出發跟黑人選手爭那幾百米,不要盲目跟他們,業餘跑者還是要更好的掌控自己的身體,身體非常難受還要跑就容易出現問題,所以當身體出現反應一定要停止跑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