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方言中的元雜劇成分

安康方言中的元雜劇成分

“夜日個”是安康方言中的時間指示詞。安康話語系統中的“昨天一一前天一一上前天”,分別和普通話一樣,但這是已普通話化了的說法,屬於安康方言中時間表示方法三個歷史層次的表層說法,這是近些年隨著方言更向普通話靠攏的趨勢而形成的。如同安康方言中“上午、下午”是表層結構說法,中層結構是“上半天、下半天”,底層結構卻是“前半日、後半日”“昨天、前天、上前天、大前天”的安康方言中間層次說法則是“昨日個、前日個後日個、外後日”,而底層說法的的“昨日個”卻是“夜日個”,以“夜”為“昨”。與此對應的說法就是“昨天晚上”在安康方言底層結構的說法是“夜日黑”,“昨天早上”則成為“夜日早起”。

安康方言中的元雜劇成分

安康話中為什麼以“夜”訓“昨”,目前還沒查找到依據。但幸運的是,在元人雜劇中我們發現了“夜”訓為“昨”的相同用法,證明最遲也當在宋元之間即流行於口語中,才會被寫入雜劇。

安康方言中的元雜劇成分

元人雜劇中多處出現“夜來”一詞,陸譫安先生釋其義為“昨天”。證之以雜劇中的用法,陸先生所釋甚當。如《西廂記》中法聰白:“夜來有一秀才,自西洛而來,特謁我師,不遇而返”。《度翠柳》中的且兒唸白則把“昨天”的義項表達得更清楚:“夜來八月十五日,你不出來。今日八月十六日,你可出來?”當然,“夜”字的這種用法在宋元明清時代一定是很普遍的,明代小說中也不乏此用法。《水滸傳》第六十一回中有:“我夜來算了一命,道我有百日血光之災,只除非出去東南上一干裡之外躲避。”只是到了現代,這種用法才深藏到方言的中底層結構中。在安康方言中,這種用法在一些偏僻鄉村甚至目前也仍處在表層與中層之間。

安康方言中的元雜劇成分

與“夜來”用法一樣在安康方言中還有一個“去年”的說法一一“年時”。這種說法的來源比較古怪,將時稱定語放在名詞後面作為補語,這在漢語詞彙結構中是個比較特殊的例子,更怪的是這種說法在山東濟南、青海西寧等地的方言中都存在著面安康方言的形成與這些地方關係並不大。元雜劇中也有此說法。《誤入天台》中有句道白,“我年時同兄弟阮上天台山採藥,日暮,迷其歸路”。陸澹安先生在《戲曲辭語彙釋》中將“年時”釋為“當年”,但證之以現代安康方言殘留的“年時”用法,和雜劇中並未確指為“當年”的道白,似乎解釋為“去年"要穩妥些。

安康方言中的元雜劇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