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口語文化中的植物“穀子”

安康口語文化中的植物“穀子”

“穀子”與水稻栽培史

安康方言稱稻為“穀子”。

據復旦大學周振、遊汝傑兩位先生研究,從方言學角度,穀子的不同稱呼可以為亞洲栽培稻的傳佈方向提供一些線索。

現代漢語南方方言有的用“不”稱稻,有的用“谷、穀子”稱稻(或稻穀)。用用“禾”稱稻的如長沙、雙峰、南昌、廣州、梅縣、陽江、上杭、清流等地;用“谷”稱稻的有昆明、成都、安康、上海、寧波、溫州等地.

安康口語文化中的植物“穀子”

原始壯侗語khau-k系音(漢語語南方方言)-h系音

安康口語文化中的植物“穀子”

(漢語南方方言)

從禾、谷兩詞的地理分佈及k系音和h系音的分佈,可以大致推測栽培稻在中國的傳佈情形。一路從西南經華中和華東北上進入長江流域域;一路從雲南、四川北上進入黃河流域。這兩條傳佈路線還可以從考古發掘成果得到印證。東線已陸續有新石器時代稻穀出土,如餘姚河姆渡、吳興、錢山漾、無錫錫山公園、京山屈家嶺等。而在西線,遠在商代就有巴蜀的存在,今安康地區既為早期古巴蜀地,同時又已在柳家河等新石器遺址出土有稻穀遺蹟產物。這個推測結論應該是符合實際的。

安康口語文化中的植物“穀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