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尋找六福客棧的文字,藉此而發現另一種美的可能

數年前,在《太行晚報》上讀到關於尋找六福客棧的文字,眼前陡然一亮,當然,是因為那個閃光的名字——英格麗.褒曼。對於喜歡電影的人來說,《卡薩布蘭卡》,是一部繞不過去的經典影片,片中,英格麗.褒曼的美,美得靜雅,美得憂傷,美得迷離,任時光飛逝,成為永恆。

晚報上尋找六福客棧的文字,讓我知道了另一個信息,在褒曼拍攝的影片中,有一部叫《六福客棧》,而六福客棧,就在山西陽城。陽城,是我生活的土地,我見證著這塊土地的晝夜與四季,感受著這塊土地的晨風與暮靄。1958年,美麗的褒曼演繹了一個在山西陽城真實發生過的故事,這讓我有一種喜悅,那種夢想照進現實的喜悅。

小記——尋找六福客棧的文字,藉此而發現另一種美的可能

因為懷有這樣的喜悅,在觀看電影《六福客棧》的時候,就不同於平日觀影的閒適和挑剔,而成為一次親切的探訪,一次溫暖的求證。電影《六福客棧》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中國抗日時期,英國女傭格拉蒂斯.艾偉德(英格麗.褒曼飾)克服困難,一路輾轉來到中國,在山西陽城六福客棧,與老傳教士勞森太太為投棧的趕騾人傳講福音。

她聽從自己的內心的召喚,用來自上帝的愛,改良民風,教孩子們讀書唱歌和認識上帝,解放婦女裹足,甚至整改監獄秩序。她與上校林南相愛,在戰時拒絕回國,並帶領百名戰爭孤兒,爬山涉水歷經萬難,最終將孩子們帶到安全之地——西安。影片在孩子們和格拉蒂斯的歌聲中,在人們意外且驚異的歡呼中結束。這樣的結尾,總會讓我想起那句話:從此,他們開始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小記——尋找六福客棧的文字,藉此而發現另一種美的可能

影片中的格拉蒂斯,從女傭到傳教士,自始至終,沒有一件鮮衣華服,鉛華褪盡,尤其是到六福客棧後,布衣布褲,寬大暗淡,我想,影片的服裝設計師是不是讀過中國的“荊枝做釵,粗布為裙”這八個字?然而,正是這樣的樸素,襯托出褒曼的另一種美,這種美,在褒曼的眼睛裡,無助時催生堅定,憤怒時彰顯勇氣,苦難中鑄就頑強。林南上校在表達自己對格拉蒂斯的愛意的時候,就滿懷深情地反問了一句話:“難道,你不知道你很美嗎?”以前,聽過一句話,說女人三十歲以後,美就要靠自己了。我也是在三十歲之後才明白,有一種美,是要靠自身內在的力量去滋養的。褒曼演繹的格拉蒂斯,讓我看到:一個心懷大愛的人,一個全情忘我的人,在她潛在的氣質裡,在她無涯的胸襟裡,自然而然流露出的一種大美。

對於我,影片的另一個動人之處,是提供了一種生活模式,單純地聽從自己內心的指引去生活。格拉蒂斯決定要去中國做傳教士,法蘭西斯爵士提出疑問:“為什麼得去中國?”格拉蒂斯略微沉思後回答說:“你感覺到你屬於那裡,就好像有人告訴你一樣。對我來說,那兒就是中國。至於為什麼我覺得上帝要我去中國,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我感覺到了,就因為這樣,我會去,不管你或任何人怎麼說。”

小記——尋找六福客棧的文字,藉此而發現另一種美的可能

不問緣由,沒有目的,路費短缺,甚至到中國連工作都可能沒有,然而,僅僅因為:“我感覺到了,就因為這樣,我會去。”這樣不合常規的貌似荒謬的選擇,是一種獻祭式的生活姿態,它有一種悲壯的力量,悲壯的美。它讓格拉蒂斯看起來像個“愚蠢的、頑固的女孩,毫不遲疑地朝麻煩走去。”她不介意穿得如何,吃得豐儉,不介意現實的痛苦和世界的邪惡。她要親自撫養用六便士換來的被遺棄的小女孩的時候,林南問她:“你對嬰兒的事懂些什麼?”格拉蒂斯很簡單的回答:“他們髒了就幫他們洗乾淨,餓了就餵飽他們。”她的世界既不復雜也不殘酷,她的眼中僅見到孩童,只是不乾淨的那些,需要洗乾淨,餵飽和被愛。我很感念“六便士”成為這個被領回來的小女孩的名字,她讓我想到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小說中的男主角斯特里克蘭德也是一個獻祭式的人物,他為了畫畫放棄了全部的責任、道德和世俗生活。畫畫是他的夢想,他是被夢想擊中的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在這一點上,格拉蒂斯和斯特里克蘭德有異曲同工之處,只是他們選擇的,放棄的,有所不同而已。他們都單純地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的召喚,他們都“拒絕成為人們裡面的那個“們”。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林南上校瞭解並目睹了格拉蒂斯毫無私心地幫助那些婦孺、罪犯甚至土匪,看到她用恰當的方式為他們指出一條通向光明的路,林南在溪邊感慨:“我仍然在想,在英國你是否會過著更正常的生活,結婚,生子和其他的一切。”格拉蒂斯面對著泛著漣漪的溪水,沒有回頭,卻肯定地回答:“對某些人來說,那永遠不會發生,不論他們在什麼地方,我總覺得,我是那些人中的一個。”

小記——尋找六福客棧的文字,藉此而發現另一種美的可能

困窘、勞苦、奔波,還有戰爭帶來的死亡和恐懼,這樣的生活,有沒有幸福可言呢?這就要提到影片的名字——六福客棧。借影片中在客棧幫忙的老楊的話說:“在中國,每個人都祝福你五種幸福,財富,長壽,健康,美德,老年的安享天年,第六種幸福是什麼?那就得你自己找出來了,每個人在心裡決定,第六種幸福是什麼!”第六種幸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吧。我想,對於格拉蒂斯來說,當她扶攜著近百名孤兒,跋山涉水,餐風飲露,及時趕到安全之地,面對著周圍歡呼的人群,心中會有一種巨大的喜悅,那就是歷經大苦難之後的大幸福。最後,格拉蒂斯沒有跟隨教會去安全的兒童村,她要回到陽城,那裡,有等待著她的人們,愛她的,她愛的人們。

“我要回家了。”褒曼的眼神中,是滿滿的期待。影片在此處完結。影片之外的現實是:1949年春,格拉蒂斯終於回到了闊別十八年的英國,父母和兄姐都還健在,她享受到了重逢的快樂。回英國後,她寫下了自傳《我的心在中國》,作家艾倫.伯斯奇為她寫了傳記《小婦人》,格拉蒂絲的事蹟震撼了歐美的基督教世界。她時常為中國憂傷,她的靈魂深處早已離不開這個多難的東方國家。1970年1月,這位偉大、傳奇的女性逝世。她死的時候,要求把自己埋葬在中國。那麼,在她平靜安適的晚年歲月裡,當她回想起在中國的往事的時候,會有怎樣的感嘆呢?這樣的猜想,讓我想到影片中勞森太太輕鬆地勸慰格拉蒂斯的話:

“對年輕女子來說,

這是艱困的生活,

但我向你保證,

那似乎不太難,

等你到了我這年歲再回頭看,

那似乎只會覺得美麗。”

小記——尋找六福客棧的文字,藉此而發現另一種美的可能

看完影片,是在一個秋日的午後,天空是無邊無際的蔚藍,璀璨的黃葉在風中搖晃,金色的飛矢一樣的陽光開始變得柔軟。而我,懷想著英格麗.褒曼,格拉蒂斯.艾偉德,陽城,戰爭,災難,歡樂,還有內心時而強烈時而微弱的召喚的聲音。那一刻,這一切一點一點靠近我,感染我,吞噬我,直到成為我的一部分,這樣緩慢而溫暖的時刻,是一種非常美好的生命感受。

因為一篇尋找六福客棧的文字,尋找一部六福客棧的電影,藉此而發現另一種美的可能,並引發對另一種生活模式的觀望,對第六種幸福的拷問,我感謝這樣的機緣,感謝帶來這樣機緣的所有的人。我想,對於一個在常態中生活的普普通通的人,這短暫的遊離於生活之外的觀望和拷問本身,便是幸福,或者,是幸福的開始。這樣想,有輕微地飛翔的喜悅。

小記——尋找六福客棧的文字,藉此而發現另一種美的可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