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演員夢和記者夢

先說演員夢。本人出生在冀中雄縣龍灣村,是有名的戲曲之鄉。因此自幼愛好戲曲,還在上小學時就成了戲迷。記得八、九歲時,經常是幾個小夥伴湊到誰家學唱戲,一鬧就是半天。雖沒有服裝,但以秫秸、麻桿作刀槍,偷了家裡雞剛下的雞蛋換購來顏色打臉兒(化妝),學得有模有樣,自得其樂挺過癮。因逃學頻繁小學三年級便蹲班留了一級。後來稍大些時,不要說本村年、節、廟會唱戲場場不落,就是縣城和外村來了專業劇團唱戲也在夜裡來回二、三十里趕去看戲。

1958年小學畢業,好說歹說做通了家長的工作,跟本村一位戲曲老藝人到保定考省戲曲學校,因未及時瞭解招生時間變動而錯過機會,只得又回家考初中。

1965年底參軍入伍來到空軍後勤部隊,因會拉胡琴和具有一定表演才能,曾數次參加部隊宣傳隊也上臺演出不少,但總歸不是戲曲專業演員。1970年落實毛主席關於“樣板戲要普及、要提高”的指示,空軍後勤部組織學演樣板戲的宣傳隊。我被首批抽調到空後組織建立宣傳隊並擔任該隊指導員。該隊從空後各直屬單位調入以及從京、津特招入伍共80餘人,分演員、樂隊、舞美三個大組。先後向空政文工團、總政文工團及北京、上海的樣板戲劇團學習了《紅燈記》、《海港》兩個樣板戲。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為各地空軍部隊及支左單位正式演出《紅燈記》138場,《海港》65場。除演唱和樂隊水平比專業劇團遜色外,服裝、舞美都是比照樣板團標準來的。而我本人除擔任宣傳隊領導工作,還先後飾演了《紅燈記》中鳩山和《海港》中高志揚兩個角色,不但過足了戲癮,也圓了我今生的演員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