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秦州大灣村丨土房,土路,剪不斷的鄉愁,我的眼睛早已溼潤了


在秦嶺的大山中行走,我有一種莫名的傷感,每每看到一些老舊的房子,我總會駐足良久,任思緒飛躍萬水千山。有時候感覺時光飛快,但更多的時候是為貧窮的村莊而嘆息,幾十年過去了,村莊還是如此,土牆、土路、雞叫、狗吠、驢喚,依稀找到了童年的影子。

石棉瓦搭在牆上就是一個簡易的屋頂,站在高處,我不知道這樣的房子是主人的還是存儲東西的。樹葉的影子鑲在屋頂上,斑斑駁駁的如同被稀釋了的墨汁,越發顯得土黃。

老房,蒼老而悲涼。我們還總是為舊房的消失、為農村眾多的老手藝老傢什的消失、為農村眾多的老民風民俗的消失感到遺憾和焦慮。我忽然覺得,這都是歷史前進的一個過程,正如人的新陳代謝,總是有舊的去掉,能久遠的傳承能保存固然很好,若被時代淘汰,其實也大可不必內心糾結焦慮。

這些土坯房越來越少,很多人不願意看見它們,覺得寒磣,覺得蒼涼,認為這是貧窮的標誌。可我總喜歡看,它不僅勾起我心底的鄉愁,更重要的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我想過不了多久,這些老院終將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給後人留下許多遐想。

一輛廢棄的三輪車終於走完了自己的歷程,被遺棄在打麥場,我不知道這是時代的進步還是倒退。

被丟棄的石碾孤零零地躺在大地的懷抱,它也許是在傾聽秦嶺的呼吸。

現代化的三輪車不用了,石碾不用了,重新開始用牲口,騾子無助的眼神瞅著路過的我們。

這個打麥場和三十年前沒什麼兩樣,還是那樣的寬廣,不一樣的是麥朵比以前少多了,種糧食只能解決溫飽,人們更多的是外出務工。在打麥場走一圈,童年的畫面如同放電影一般在我腦海裡一一閃過,大人們在烈日的暴曬下揮汗如雨,孩子們不知疲倦的在麥草中玩捉迷藏。可惜這樣的場面再也回不去了,我心裡的情愫如同奔騰不息的渭河之水,隨著時光的飛逝奔向遠方,匯入大海。


遠去後,猛一回頭,村莊在鬱鬱蔥蔥樹林的環繞下若隱若現,如同碧波盪漾中的一葉小舟,落寞而孤寂。

一株野草,小時候我們叫它“馬家大爺”,都市中很少見它,離去的時候我不由得多看了幾眼。穿行在寂靜的村莊,一塊石頭,一棵老樹,一段殘垣斷壁,總勾起我深深的回憶。回不去的故鄉,抹不去的鄉愁,看著眼前的一切,我的眼睛溼潤了。喜歡秦嶺的朋友,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點擊關注本頭條號“憶秦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