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文化:淺談“梳篦”,古代女子為什麼要將梳子插在頭上?

中國傳統文化裡,梳篦統稱為“櫛”,是女子的簪、勝、釵、珠花、步搖、金鈿、勒子、櫛等八大古代首飾品之一。因而,引申為婦女的髮飾。蘇軾有詩曰:“

山人醉後鐵冠落,溪女笑時銀櫛低。”

理髮的用具,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手工藝品。齒稀的稱“梳”,齒密的稱“篦”,梳理頭髮用梳,淸除發垢用篦。

禮儀文化:淺談“梳篦”,古代女子為什麼要將梳子插在頭上?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古代插梳也是是講究!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論形制多麼複雜,裝飾多麼考究,它們的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 

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 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禮儀文化:淺談“梳篦”,古代女子為什麼要將梳子插在頭上?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云:"櫛,梳篦之總名也"。《說文。木部》:“梳,所以理髮也。”又“櫛”,梳比之總名也。”段玉裁注:“疏者為梳,密者為比。”     

婦女往往在頭部插梳以為裝飾,玉梳器薄、齒短,置於頭部。唐至五代,用於頭部的玉飾品一般都較薄,且玉質精良,表面較少起伏變化,刻畫圖案多用陰線,線條直而密。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古代插戴方法,如唐代繪畫如張萱《搗練圖》、周昉《紈扇仕女圖》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養人壁畫中均能看到

禮儀文化:淺談“梳篦”,古代女子為什麼要將梳子插在頭上?

古代女子往頭上插梳,主要是為了顯示身份的尊貴,後面隨著審美觀的發展,成為一種裝飾。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