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深化改革邁向高質量發展

時報時評

唐福勇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全體會議,繼續傳遞全面深化改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信號。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在過去40年裡,中國通過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經濟,從粗放型到集約型,從追求經濟增速到追求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在不斷改革中向前推進、向前深化。

時至今日,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動和重塑,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發展仍處在爬坡過坎期,國際經濟大潮中時不時出現的“黑天鵝”也會常常打斷我們發展的步伐,比如中興芯片事件就暴露了中國芯片行業缺乏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窘境。因此,繼續深化改革,從改革中求發展,從發展中求創新成為國家和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

從國家層面而言,李克強總理強調,既要緊緊抓住機遇,更要應對許多難以預料的新挑戰。首要的是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勇於自我革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自我革命是一場刮骨療毒,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與決心。十八大以來,無論是反腐還是簡政放權,中國都在進行著一場自我革命。今後,這場全面深化改革的自我革命還將繼續。比如今年,李克強總理就要求,持續推進“放管服”,放寬市場準入,大力實施減稅降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減少監管的重複、繁苛和自由裁量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加快打造統一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協同高效、便民利企的服務型政府。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帶動改革不斷深化,讓內外資企業在廣闊的中國市場中公平競爭。

從企業的層面,更應從中看到國家深化改革的決心、擴大開放的信心,企業要順時順勢,借力政策紅利、時代紅利、和平發展等諸多有利條件,夯實基礎、創新求變,努力在企業競爭、行業競爭中掌握一定的核心技術,保持核心競爭力。而對於落後的產能、“三高”的產能和技術,則需要自我進行調整甚至主動砍掉,與其被動地在國家“三去一降一補”的大潮中苟活,不如壯士斷腕,集中企業人財物與技術力量進行某一方面的創新突破與改革,唯如此,才能長存。

當前,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如果政府不主動改革、簡政放權,不僅會拖累國內經濟的發展與轉型,也會阻礙全球經濟的融合與發展;企業如果不主動改革與創新,則只會倒在開放的大門口。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已明確表達了中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宣佈了多項擴大開放新舉措。從具體開放領域而言,無論是產業還是金融,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無論是技術還是服務,中國都將逐步與全球接軌。因此,留給中國企業與國際企業同臺競爭的時間不多了,不改革就是等死,這個觀念必須深入人心。

對於國家而言,同樣要從全局的角度堅持新發展理念,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培育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只有這樣,在國際層面的競爭中,中國才有可能脫穎而出;只有這樣,在“一帶一路”倡儀的落實中,中國才能發揮引領表率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征程中貢獻出中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