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首次調整居民用氣價格 天然氣提速市場化佈局

8年首次調整居民用氣價格 天然氣提速市場化佈局

國家發改委發佈通知稱,從6月10日起,對“雙軌運行”的居民用天然氣和非居民用氣價格實施“銜接”。這是我國自2010年以來首次調整居民用氣門站價格,最大上調幅度原則上不超過每立方米0.35元。業內認為,作為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後一環,此次價改將有助於中國天然氣價格實現真正意義上市場化,打通天然氣上、中、下游價格鏈。

據介紹,我國天然氣實行分級管理,門站價格由國家管理,門站以下銷售價格由地方管理。門站價格是國產陸上或進口管道天然氣供應商與下游購買方在天然氣所有權交接點的價格,某種意義上可理解為天然氣批發價格。公開資料顯示,居民用氣按照最高門站價格管理,調整後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由於自2010年以來一直沒有調整,目前居民用氣平均門站價格為每立方米1.4元左右,不僅低於進口氣供應成本,也低於國產氣供應成本。

近年來天然氣價格改革分步推進,但主要側重於非居民用氣,居民用氣價格改革相對滯後。隨著國內外市場形勢變化和非居民用氣價格改革深化,居民用氣價格偏低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低於非居民,容易導致供需雙方“鑽空子”。另一方面,居民與非居民用氣價格不統一成為供需雙方爭執焦點,導致下游燃氣企業缺乏保障居民用氣的動力。

價格方案調整後,門站環節不再區分居民和非居民用氣價格。根據方案,居民用氣由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價格水平與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水平相銜接。供需雙方可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範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同時,推行季節性差價政策,形成靈敏反映供求變化的季節性差價體系,促進削峰填谷,更好保障居民供給。

對城鎮居民家庭,並軌意味著,居民用氣價格將上漲。用氣由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價格水平按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水平(增值稅稅率10%)安排。具體來看,每戶每月基本生活用氣20立方米左右,按最大調價幅度每立方米0.35元測算,每月增支7元左右。補貼由地方政府承擔主體責任,中央財政利用大氣汙染防治等現有資金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剩餘部分未達到與非居民並軌的價差,一年後再允許上浮來逐步理順。

天然氣價格改革再下一城,意味著中國持續推進的價格改革再度啃下一塊“硬骨頭”,對下一步城市燃氣經營體制等改革有重大意義。短期會對中小城市燃氣公司的利潤產生影響,但是長期來看,最終影響或因燃氣終端銷量的增加而抵消。而結合居民階梯氣價制度的完善,利用階梯價格制度推行後城鎮燃氣企業增收的空間,降低調價幅度,更好地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隨著天然氣價格改革加速落地,有助於實現天然氣價格市場化,全國天然氣用量也將逐步提升。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矯正價格信號失真在有效提升上下游企業保供保暖積極性的同時,也有利於利用價格槓桿調節供需,提高天然氣市場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