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率下降3%,客戶要求降價3%,怎麼辦?終於搞懂了!

增值稅率下降3%,客戶要求降價3%,怎麼辦?終於搞懂了!

增值稅率下降3%,客戶要求降價3%,怎麼辦?終於搞懂了!

稅率下降,到底該不該降價?

1.

對於降稅率是否降價的問題,我想和大家從我們日常生活常識來分析一下,一切迴歸價格本質,迴歸增值稅本質。我想如果我們結合生活把這個問題看透了,其實該不該降價的問題自然也就清楚了。

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要消費,吃穿住行,都需要購買,在我國,商品和服務的流轉環節有個非常重要的稅種,那就是增值稅。

其實我們買的每一樣東西 ,大到汽車,小到牙膏牙刷,我們支付的價格裡面都含了增值稅,不過我們在價格標籤上看不到稅款是多少而已。比如一個杯子,116元錢,一般我們看到的標價就是這樣一個數字,其實這個價格含了增值稅的。

如果稅率是16%,那它就是由兩部分構成100+16,其中100我們叫不含稅價格,16就是增值稅,116就是含稅價格,也就是我們直接看到的售價。

那既然是這樣,國家都把稅率給你從16%降低到13%了,那你肯定該降價啊,這裡的降價的意思不是去降低那個100,而是降低那個增值稅16,從100+16變為100+13,也就是從116降低到113,這才合理嘛,降了多?3/116=2.58%。

這樣我們老百姓能直觀感受到降稅帶來的好處。以前買個杯子要116,現在113,理論確實就應該是這樣。

2.

但是現實生活中好像也沒有這樣直觀的感受,比如買房子,按道理說10%到9%了,房價是不是也該下降點呢?但是實際呢,根本沒給你少一分錢。

問題出在那裡?房價怎麼不降低,超市為什麼不立竿見影的降價呢?我們再來詳細分析一下。

假設稅率16%,圖片中價格都是不含稅價格。

增值稅率下降3%,客戶要求降價3%,怎麼辦?終於搞懂了!

工廠繳納的增值稅:

50*16%=8

批發商繳納增值稅:

80*16%-50*16%=4.8

超市繳納的增值稅:

100*16%-80*16%=3.2

一共繳納增值稅:

8+4.8+3.2=16,其實就是100*16%,也就是消費者含在消費者購買價格里面了。

現在降低稅率 16%到13%。

工廠、批發商、超市的銷售不含稅價都不變。

工廠繳納的增值稅:

50*13%=6.5

批發商繳納增值稅:

80*13%-50*13%=3.9

超市繳納的增值稅:

100*13%-80*13%=2.6

一共繳納增值稅:

6.5+3.9+2.6=13,其實就是100*13%

這個時候國家由於降稅少收的3的增值稅,由末端消費者獨享,並不會導致各環節的毛利產生變化,影響的也僅僅是現金流。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增值稅的紅利由末端消費者獨享,而各環節的福利在於降低實際繳納增值稅而帶來的附加的相應減少,也能獲取到相應的稅收利益。如果房價這樣幹,那理論應該少點錢。

3.

但是一旦其中一個環節不同步調整,那麼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增值稅下調的紅利就會被重新分配。

比如,從工廠到超市,他們都不降低含稅價格,依舊維持原含稅價格(16%時期的)

工廠含稅價格

50+50*16%=58

批發商含稅價格

80+80*16%=92.8

超市含稅價格

100+100*16%=116

如果稅率下調到13%

工廠的銷售收入

=58/1.13=51.32,較之前增加1.32

批發商的銷售收入

=92.8/1.13=82.12,較之前增加2.12

超市的銷售收入

=116/1.13=102.65,較之前增加2.65

所以,這種情況下,降稅帶來的紅利就由各環節的銷售方分享了,最終消費者並沒有得到什麼實惠。

增值稅率下降3%,客戶要求降價3%,怎麼辦?終於搞懂了!

1.降稅肯定是有紅利的,就是看誰能夠通過價格方式把紅利搶到手。

2.不給下游降價,而讓上游降價,當然是牛逼,上游不給你降價,你卻要給下游降價,那就是比較慘。

3.如果客戶要求你降價,你怎麼辦?當然是能不降就不降,沒有辦法不得不降,那你也要趕緊出通知讓你的供應商降,吃下家,卡上家,吃不到下家,也就不要讓上家卡了。當然,最後拼的還是產品實力。沒實力,就只有被列強瓜分。

4.降增值稅了,買房價格沒感覺降低、超市買東西價格也沒降低,那說明消費者被上家卡了,在房地產商面前,老百姓還是沒什麼話語權的,更氣的是,可能它們還要讓建築方降價,兩頭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