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隐晦的俗人,心忙境也忙;神光显现的禅者,万境安闲

禅诗赏析(二十)

今天赏析(唐)龙山禅师的一首《示法偈》,此诗描写龙山禅师超然物外的开悟境界。用平白如话的语言,表达了对禅悟境界的理解,通俗易懂,却意蕴丰满。

诗曰: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

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神光隐晦的俗人,心忙境也忙;神光显现的禅者,万境安闲

【作者】龙山禅师,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又号隐山和尚。马祖道一的弟子,一生隐迹山中,终身不入世。

【译文】

三间小小茅屋,是我一生所居,

一道神光照耀,万种境界安闲。

莫用是非成败,前来与我辨别,

浮生穿凿杂事,与我了不相干。

神光隐晦的俗人,心忙境也忙;神光显现的禅者,万境安闲

【禅诗禅意】

“三间茅屋”,暗喻人之“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第一句表面是说自己从来就住在眼前的这三间茅屋之中,其实是说,人在未见性之前,都要处于三世因果之中,因果相续,生死无穷,这是迷界流转之相状。“一道神光”,是说开悟后刹那间的内心体验。“万境闲”指停止一切外在的搜求,二回归自己澄明的本心。“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这两句写开悟后的境界。世俗世界的一切是是非非、千差万别都不复存在,世俗所谓真理不过是穿凿附会的结果,都与我毫不相干。

神光隐晦的俗人,心忙境也忙;神光显现的禅者,万境安闲

人生在世,不一定非要广厦万间,锦衣玉食。任你广厦万间,也不过夜眠七尺;任你良田万顷,也不过日食三餐。只要心地安然,简陋的茅屋,也是最好的居所。只要心中生气了智慧的神光,不管什么环境,都有无往而不适的安闲。不要拿世间的是非得失来与我分辨谈说,因为对红尘世界的是非,我早已置之度外。诗中的“辩”是勘辩,考验的意思。

神光隐晦的俗人,会被万境弄得团团转,心忙境也忙,神光显现的禅者,不为境转,心能转境,自然是万境安闲。

人在烦恼里,时常受煎熬。任何时候,当你生命里的光被点亮起来,婆娑浊世立即就化成了清凉静土。

神光隐晦的俗人,心忙境也忙;神光显现的禅者,万境安闲

每天禅心阅读,感悟禅门智慧,缓解生活压力,培养禅悦心态,使生命流淌着智慧,绽放着慈悲,少一分烦恼,多一份幸福,忍辱护真心,心安事顺人世暖,阿弥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