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佈局超前謀劃 安居富民同步推進

——灘區特色產業基地助力東明脫貧攻堅

初夏時節,從東明黃河大堤到長興集鎮竹林新村的道路兩旁,成方連片的食用菌大棚格外醒目。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啟動以來,東明縣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堅持安居、富民同步推進,立足優勢,科學佈局,超前謀劃,努力打造富硒作物種植、畜禽養殖產業、高效設施農業“三大基地”,大力發展生態、綠色、有機、無公害農業,黃河灘區逐步成為全縣脫貧攻堅的新生“試驗田”。

富硒作物漸成規模

東明黃河灘區每千克土壤硒含量達0.22毫克,種植的農作物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籽粒富集硒能力較強,成為獨居地方特色的富硒產業基地。由於土壤肥力好,種植面積大,富硒農作物綜合生產能力在東明縣得到全面加強,也增加了發展後勁和拉長了產業鏈條。為大力推進灘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農作物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具、新機制的引進與創新力度,縣灘區建設領導小組大力推行統一選用優良品種、統一機耕、統一配方施肥、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適時收穫、統一秸稈還田的“六統一”種植模式,鼓勵發展種植大戶、農機大戶、家庭農場、農民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規模化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大田託管等形式,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富硒優質農作物基地。“力爭到2020年,灘區富硒小麥穩定在15萬畝,小雜糧生產基地5萬畝,富硒西瓜基地5萬畝。”縣農業局局長楊軍說。

畜禽產業優勢彰顯

灘區養殖歷史悠久,資源優勢得天獨厚。魯西南黃牛、小尾寒羊、青山羊是遠近聞名的優良畜種。東明縣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品牌”為目標,以“規模發展、生態養殖、品質安全”為發展方向,以發展草牧業為政策導向,充分利用灘區土地、飼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畜禽養殖,發展生態循環養殖業,打造田園綜合體,助推農牧結合模式為脫貧攻堅闊步前行。縣扶貧辦主任張中華介紹說,該縣將利用灘區豐富的秸稈資源和飼草資源,重點發展地方特色畜禽養殖,做到傳統養殖和特色養殖有機結合。三年內,灘區牛羊存欄量將達到2萬頭,家禽存欄量50萬隻,發展飼料作物1萬畝,建立農產品加工或保鮮基地500畝,東明黃河灘區將成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好風光。

高效農業蓄勢待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