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防汛形勢嚴峻 應急保障機制將延長至中博會結束

今年上海防汛形勢嚴峻 應急保障機制將延長至中博會結束

來源/視覺中國

氣象“三多一少”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氣象災害偏重,汛期可能出現“三多一少”的天氣趨勢:高溫偏多、強對流天氣偏多、颱風影響略偏多、降水總量略偏少。必須做好特大暴雨和超強颱風正面來襲的防範工作。

1.降水。汛期總降水量600-700毫米,較常年值(684.5毫米)偏少。預計將呈現“南多北少”的分佈。突發性局地暴雨、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強度偏強。

2.梅雨。受早颱風影響,入梅環流形勢不典型,預計入梅接近常年(常年6月17日),出梅偏早(常年7月10日),梅雨期偏短。梅雨量200-260毫米,較常年值(243.1毫米)偏少,梅雨量呈現“南多北少”分佈。

3.高溫。預計汛期平均氣溫27-28℃,較常年(26.5℃)偏高。市區(徐家彙站)高溫日數25-31天,較常年(15天)偏多;37℃以上的酷暑日數為5-9天,較常年(4天)偏多;極端高溫在40℃左右。全市高溫日數呈現“西北多、東南少”的分佈態勢。

4.颱風。預計今年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個數較常年偏多,影響本市的颱風2-3個(常年2個),颱風強度偏強。需關注西行臺風及颱風倒槽對上海的風雨影響。

重大工程多

形勢同樣嚴峻的是,今年是上海世博會以來重大工程計劃投資數額最高的一年——全市有近8000個在建工程,一半以上的工程將跨汛施工,安全度汛壓力有增無減。

更為重要的是,今年國家非常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11月份在上海舉辦,對上海防汛應急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做好國家會展中心周邊的防汛安全和應急保障,全市的防汛應急工作更不容有失,這對於上海防汛防颱能力是一次極為重大的考驗。

應急機制延長

會議強調,各級防汛部門必須市區聯動、部門協同、恪盡職守、嚴陣以待,確保實現“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的工作目標。

會議明確,中博會主會場及其周邊地區、迪士尼及濱海旅遊度假區、五角場等下沉式廣場、機場及火車站區域、城市動拆遷地塊是今年防汛工作的五大重點區域;在建工地、軌道交通、下立交、高架匝道、老舊小區、河道築壩、店招店牌、建築幕牆、低標圩區、管道封堵是今年防汛的十大重點部位。

為保障中博會以及今年安全度汛,市防汛指揮部決定將防汛應急保障機制持續時間從常態汛期延長至11月中博會結束,並明確要求各級防汛部門對標這一要求,調整完善值班制度,加強值守、責任到人、落實到崗,真正形成步調一致、統一行動的大防汛格局;同時,市防汛辦也將於近期對上述十大重點部位和五大重點區域防汛防颱工作情況進行暗訪抽查,督促整改突出問題。

為給防汛保障助力加碼,市防汛指揮部要求加快推進虹梅——虹許、民星南等28個排水系統建設,加緊落實寶山、金山、奉賢、崇明等區18.2公里公用岸段海塘達標主體工程建設,抓緊完成11項黃浦江中下游及蘇州河堤防專項維修工程和張馬泵站、龍尖嘴泵閘、西彌浦泵閘等8個區域除澇工程建設,全面推進11個道路積水點改造以及全市斷頭河整治工程。

據瞭解,上海已組織了100多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防汛排水突擊隊及各類搶險隊伍,儲備了總規模達7000萬元的物資,購置了防汛移動指揮車和14輛大功率移動泵車——全市移動泵車總規模達到了100輛,應急排水能力接近10萬立方米/小時,同時實現了無人機、防汛移動指揮車、防汛指揮中心等多維度的防汛聯動指揮。

此前,上海市防汛指揮部公佈了市、區、街道、鎮各級防汛責任人名單,並要求各區、各部門、各單位著力壓實各級責任,不斷強化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為核心的防汛責任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