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中國大佬們都去投資燒錢的足球,有人說可以掙錢那就是騙子?

為啥中國大佬們都去投資燒錢的足球,有人說可以掙錢那就是騙子?

足球作為一種世界性的娛樂項目,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注入資金投資。

為什麼中國大佬們都去投資足球了?足球賠錢啊,越投越虧。

“如果有人現在說投資足球可以掙錢,那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個騙子。”王健林坦言,“投資足球不會讓你賺錢,每年你都得燒錢,這是肯定的。”

哪些大佬在投資足球?

1.王健林

在萬達商業帝國中,萬達體育也是一塊重要拼圖。2018年萬達20年後重掌大連足球。

1992年,大連成立足球俱樂部,兩年後,王健林率萬達入主,更名為大連萬達足球俱樂部。在94到98的五個賽季裡,大連萬達四奪頂級聯賽冠軍,與一座亞冠前身亞俱杯的亞軍。從1995年第11輪到1997年的第21輪,萬達保持了連續55場不敗的紀錄。其中,1996賽季更是以12勝10平0負的成績成為中國頂級聯賽唯一一支全年不敗奪冠的球隊。1997賽季能製造工體慘案,9-1胖揍申花的國安,到了大連就被吊打了個5-1。90年代的足壇是名副其實的“萬達王朝”。

只是,他也衝不破足壇的黑暗,他感覺到賭博集團對賽場的滲透影響,主動找到體育總局領導,希望和公安聯手打擊整治,卻始終無人理睬。“黑哨從客場延伸到主場”,“哀莫大於心死”,萬達選擇退出。

2.許家印

“如果恆大一直這麼一花獨放下去,我實在看不下去,不排除我出來跟他們掰掰手腕。”這是王健林在2017年1月時的一段“笑談”。

雖然比王健林入場晚,但許家印後來居上,將足球效應發揮到極致。

但是檀子財經的朋友們知道嗎,許家印在涉及足球前三年燒掉17億元,僅邀裡皮、巴里奧斯就砸下1.5個億。

4月27日晚,在新三板掛牌的中超豪門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披露2017年年報,當年虧損9.87億,淨資產為-3.80億。自2013年到2017年,廣州恆大分別虧損5.76億、4.83億、9.53億、8.12億、9.87億,五年來累計虧損超過38億。這個“亞洲足球第一股”被實行披星戴帽,簡稱也由“恆大淘寶”變更為“ST恆寶”。

有趣的是,與恆大俱樂部的連年投入和虧損相對比,恆大集團整體業績簡直不要太好。

中國恆大2017年財報顯示,恆大2017年全年營收3110.2億元,同比增長47.1%;淨利潤為370.5億元,較2016年增長110.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43.72億元,同比增378.93%。

3.馬雲

2014年某個喝的“迷迷糊糊”的夜晚,馬雲用了15分鐘的飯局時間決定阿里巴巴向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注資12億元。

有人認為,阿里借足球之名,主要是為了利用恆大地產打通O2O市場,抓住線下一端。同時,可以打入珠三角,這裡可是騰訊的腹地。

野心勃勃!

為啥中國大佬們都去投資燒錢的足球,有人說可以掙錢那就是騙子?

跟錢過不去?

就拿阿里巴巴投資恆大足球舉例,為什麼中國大佬們都去投資足球了?

一、為營銷推廣埋下伏筆

體育營銷是企業慣用的手筆,比如阿里巴巴投資恆大足球,將為其帶來不菲的營銷資源。

恆大有很多球星,既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恆大足球頻頻砸下重金購買外籍球員,通過引進外籍球星,打開國際交流的通道,在國際體育市場建立了知名度。

阿里巴巴的B2B業務正在進行海外擴張,未來阿里巴巴與恆大足球親近可以為其相關的營銷推廣提供便利,如找足球明星代言更容易。

二、與旗下其他業務整合

阿里巴巴低調推出“娛樂寶”業務,允許用戶出資投資電影。有分析認為,阿里巴巴可以借鑑“娛樂寶”的方式,通過推出相應的產品,募資為俱樂部購買球迷喜愛的球星。

阿里巴巴還可以藉助恆大足球的影響做很多事,例如推廣自己的支付寶彩票業務。

三、為當時的上市造勢

四、私人關係推動

比如馬雲與恆大足球的“當家”許家印私交甚佳,據稱,許家印在與馬雲的交談中,邀其進入中國足球,坦言希望阿里巴巴能與恆大一樣,為中國足球的振興出一分力。

在許家印的力邀之下,馬雲也不好直接駁朋友的“面子”。當然,最本質的原因,馬雲作為商人,是因為這項投資符合了商業利益的原則。就像馬雲說的“走不出來的地方千萬別繞進去”,所以馬雲才能下決心“去幹吧”。

恆大進入中國足球多年,雖然看起來每年都在燒錢,都在虧錢,其實不然,恆大集團高層曾經說過,第一年1億的投入,頂得上他們在外面投放多好幾倍資金所帶來的廣告效應,有先例在,其他的還不趕緊來效仿。

足球,即廣告宣傳。

足球,即企業知名度。

足球,即經濟槓桿。

足球,是抵達上層資源的階梯。

足球,是投資者最亮眼的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