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設計」RISC-V加大中國佈局 SiFive晶心攜手推廣國產芯片研發

「IC設計」RISC-V加大中國佈局 SiFive晶心攜手推廣國產芯片研發

阿里巴巴日前以未公開的數額,全資收購杭州中天微,正式以“全身之姿”跨足IC芯片設計領域,而杭州中天微正是以阿里雲計算平臺,開發雲芯片(YoC)橋接物聯網終端的RISC-V開源架構芯片設計公司。一時之間,讓RISC-V開源架構備受矚目。

事實上,RISC-V並非鴣然崛起的產物,但在國內特殊的自主研發環境中,RISC-V確實有其成本與架構優勢。究竟RISC-V作為後起之秀,魅力究竟何在?看看幾組數據:

•全球第一大硬盤產商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將以每年10億到20億顆的預期來推動RISC-V,逐步完成全線產品遷移到RISC-V定製架構;

•MicroSemi提供基於Risc-V+Linux+CNN加速器的AI解決方案;

•印度則大力資助基於RISC-V的處理器項目,使RISC-V成為印度的國家指令集;並資助2-3個研製處理器項目,研製多款基於RISC-V指令集的開源處理器核,累計超過上億美元經費支持。

•RISC-V基金會的會員已經增加到150多個,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大量使用或評估基於RISC-V的應用,參與度高,覆蓋面廣;

•指令集架構的生態鏈正在成長和完善,工具鏈、RTOS/Linux操作系統的移植等工作都取得關鍵突破。

目前RISC-V基金會正式成立,加入多家科技公司包括:谷歌、高通、蘋果和特斯拉,而國內,中國會員企業則有華為、杭州中天微、臺灣地區聯發科、晶心等。日前被阿里全資收購的中天微,CEO戚肖寧是海外歸國華人,目前也是RISC-V基金會在亞太地區的推廣者。

戚肖寧對DIGITIMES分析指出,RISC-V開源架構的極大優勢之一,就在於模塊化指令集“能屈能伸”,對於小公司來說,RISC-V實施簡單,這樣就使得開啟許多不同的RISC-V內核成為可能,其“善變”能充分因應市場上的多樣應用。

RISC-V的基礎架構指令集僅40多條,“大道至簡”,又不存在所謂的核心指令集不公開的“黑盒子”,宛如指令集紛繁萬象中的一股春風。儘管並非一切都已構建完備,但是相對於ARM、x86,RISC-V後起之秀,發展速度超出想象。

SiFive引領雲端“共享設計”革新

SiFive是基於RISC-V指令集架構提供快速開發式處理器核心IP的領先供應商,核心團隊就是由RISC-V研發團隊所創立。通過開放式架構處理器核心及自主式開發基於RISC-V架構芯片來幫助SoC設計。

近期SiFive宣佈與晶心科技攜手戰略合作。兩家同時以RISC-V指令集架構的公司選擇上海,作為推動RISC-V引領創新風潮的起點。

CPU IP 專業供貨商晶心科技,多年來投入RISC架構,也是RISC-V基金會的創始會員,自主研發之V3 CPU家族包括N7、N8、N9、N10、N13、N15、S8、E8、D15和N15系列皆已成熟到位;目前也已推出四款基於RISC-V架構,支持浮點運算及Linux之最新CPU Cores, N25F, A25, NX25F及AX25。

截至2017年底,晶心內嵌晶心處理器核心之SoC芯片之累積數量為25億顆。

晶心表示,SiFive和晶心攜手合作,未來選擇上海,作為推動RISC-V引領創新風潮的起點。由於RISC-V為開放式、可擴展之架構,其應用適用於包含AI、IoT、ADAS等新興熱門領域。具有爆發成長潛能之生態系,更是具有高度價值,認為RISC-V 指令集架構可望成為中國國產芯片設計核心的明日之星。

“共享設計”模式讓小微企業沒有難做的芯片

此介面可以通過圖形化網頁交互,讓IC設計實現在線選擇CPU核的配置,選擇合適的IP, 生成前端代碼,進行驗證,開展後端設計,tapeout, 產生文檔等等; 這一切,都在雲端實現。這樣“Design Share”(共享設計)策略,得以整合第三方IP供應商與開源/商業EDA軟件,在雲端完成芯片實現chisel到RTL的流程。尤其能針對小公司和初創芯片公司來說,具備成本優勢。

而這個創新的“共享設計”模式,客戶僅需按月、按季度付費使用這個SaaS平臺,可快速生成數個不同的IP。這種雲模式,有望解決服務器、存儲、EDA軟件、IP的整合、知識產權的保護、軟件集成等多個問題。

但這套流程,需要結合驗證、綜合、PR等自動化流程,快速實現設計,並將後續製造、封裝、測試甚至物流等產業鏈必備環節考慮在內。這部分需要投入的資源較多,預期需要引入更多的資源。近期SiFive便已進行新一輪融資。

由於國內各界多方呼籲,中國必須擁有自主可控的CPU,RISC-V作為開源指令集則是另闢蹊徑。未來很可能RISC-V於國內組建合資公司並獲取資金來源,近一步擴大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