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的遗产:大判金与小判金

刚从日本旅游回来,这次去大阪已经是第二次了,时隔2年多再次参观了大阪造币局博物馆,前几天已经发了几条微头条,直播了游览大阪造币局的照片。

织田信长的遗产:大判金与小判金

之后2天又去了大阪的梅田,其他人去梅田都是去大丸、友都八喜购物去了,而我则直奔梅田阪急三番街的古书一条街,在这条古书商店街里,隐藏着一家钱币店,同样喜欢收藏钱币的朋友,如果去大阪旅游,可以去这里,可以淘到不少日本钱币。

大判金

大判金,日本战国安土桃山时期出现的一种金币。话说织田信长在自己的居城安土城,存储了大量的金子,这些金子被铸造成了一种或长方、或圆形的没有统一规格的金饼。后来1582年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家臣明智光秀杀害,从信长的安土城将这些金饼搬到了自己的居城龟山城。

织田信长的遗产:大判金与小判金

熟悉日本战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智光秀没高兴几天,就被丰臣秀吉击败,这些金饼最后也就落在的丰臣秀吉的手里,不过由于攻城时放的大火,这些金饼部分融化了。成为织田信长的继承者之后,丰臣秀吉逐渐掌握了日本的政权,于是在天正16年也就是1588年,丰臣秀吉命京都金匠后藤家,将这部分融化过的金子,重新制造成为新的大判金,规定了统一的尺寸及重量,这就是之后的大判金。

大判金定型为椭圆形,重量约为165克上下,相当于十两,所以也称十两大判。大判金自始至终都由后藤家的金座铸造,分别铸造过庆长、元禄、享保、天保、万延共5种大判金。

织田信长的遗产:大判金与小判金

庆长、元禄、享保大判金,摄于大阪造币局博物馆

大判金虽然尺寸及重量有了官方的统一规定,但是成色也就是含金量却没有定数,于是各个时期的大判金成色差异都不小,比如上图,从庆长到享保大判,成色从0.67到0.55不一,因此大判金没有公定价格(面值),兑换比率也以含金量作为基础。

基于这些原因,大判金并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而是多用于将军赏赐、大名进献或武士上流社会之间的互赠。

小判金

小判金则是德川家康铸造的。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把德川家康从其根据地三河国移封到了关东地区。虽然关东地区在当时相对于大阪,算是偏远地区了,不过到了江户后德川家康苦心经营,江户地区发展极快(这也就是现在的东京)。

织田信长的遗产:大判金与小判金

经济的发展带来交易的繁荣,于是德川家康征得了丰臣秀吉同意,在其领地内发行小判金。同时家康请求制作大判金的京都金座本家-后藤家,能否将其子派到江户为其铸造小判金,可是本家后藤四郎估计爱子心切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他的徒弟山崎庄三郎收为干儿子,赐后藤姓氏并改名光次,派给了德川家康。

后藤庄三郎到了江户后,开始铸造武藏判、骏河判,2种小判金,重量3.759克,大约是一两金沙,所以也叫一两小判。至此,后藤家分为了京都的后藤本家,和江户的庄三郎家,京都的本家铸造大判金,江户的庄三郎家铸造小判金,垄断了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金币铸造。

织田信长的遗产:大判金与小判金

安政小判金,摄于大阪造币局博物馆

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取代丰臣秀吉的儿子,成为了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同时也从丰臣氏那里取得了不少信长公留下的金子。从1601年起,德川家建立了新的庆长金银货币制度,开始大量铸造小判金,并规定小判金为全国通用货币。因此和大判金不同,小判金是有公定价格(面值)的,兑换交易有规定的比例。

庆长金银到三货制度

德川江户时期的货币制度,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废止以往的流通货币,统一日本币制,在庆长六年发行庆长金银,也就是上面说到的初期大判金、小判金,和一些更小单位的货币,比如一分金、一分银等等,同时规定了各种货币之间的公定比价。

1枚大判金≠10枚小判金,由于大判金成色不一,所以大判金与小判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变动的,并不是1:10的比例,虽然大判金是十两、小判金是一两,但是大判金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兑换价格,完全看实际成色。

小判金则是德川幕府的标准金币,币值有公定价格,也就是标准兑换比例:

1枚小判金=2枚二分金=4枚一分金=8枚二朱金=16枚一朱金

织田信长的遗产:大判金与小判金

万延小判金、二分金、一分金、二朱金,摄于大阪造币局博物馆

1608年,德川幕府下令禁止市场上继续使用明朝的铜钱“永乐通宝”。之后在1636年,也就是宽永十三年,在江户开始铸造日本自己的新铜钱-宽永通宝,于是德川江户时代的金、银、铜(钱)三种流通货币的货币制度形成,这就是三货制度。

金币是定量货币,采用四进制,一两=四分=十六铢,这个上面介绍过了,一两小判换4个一分金,换16个一朱(铢)金。银币是称量货币,比如豆丁银,使用时需要过秤。铜钱则是按贯、文计算,一千文为一贯,这个和中国类似。而金币和铜钱之间的兑换比例一般是:金一两=铜钱四贯(4000文),行情有波动时会浮动,总的来说是下面这样:

一朱金=250文铜钱,以此类推,二朱金=500文,一分金=1000文,二分金=2000文,小判金=4000文。而同时期的天保通宝当百钱,顾名思义当100文,所以40枚天保当百钱兑换1枚小判金。

织田信长的遗产:大判金与小判金

天保通宝当百钱,母钱,摄于大阪造币局博物馆

在德川幕府时期,三货并行流通的货币体系,其实三货(金、银、铜)之间,并无主、辅币之分,主要是在流通地域上、和流通社会阶层上有所区分。比如大判金在京都铸造,关西大阪地区多见,小判金在江户铸造,关东俊河地区多见,大判金多在统治阶层互赠,小判金多为市场商人交易使用,铜钱则多是贫苦百姓使用等。三货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明治维新后,才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