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棗莊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根據考古發現,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時南部為鄫國,北和西北為滕國和薛國。

棗莊在唐宋時期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今之棗莊市境域,明代先屬濟寧府,後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後降為嶧縣。清代和中華民國時期仍沿襲明制未變。建國後,仍為滕、嶧兩縣,屬濟寧專區。1960年嶧縣改為縣級棗莊市,1961年升格為省轄市。1979年滕縣劃歸棗莊市。

棗莊市駐地,早在唐宋時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近百年來,隨著煤炭工業的發展,逐步演進為集鎮,現已建成以能源生產為主,煤焦化工、建材、食品、電力、紡織、機械、電子等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中等規模的工業城市。 在這塊土地上,近百年來發生過多次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

1923年,“杆子”首領孫美瑤率部在津浦鐵路臨城與沙溝之間毀軌,將2次特快列車上的中外旅客300餘人,其中外籍旅客39人,劫持到抱犢崮,製造了轟動世界的民國第一大案“臨城劫車案”。

1938年3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棗莊境內臺兒莊會戰,戰役歷時33天,共消滅日軍1萬多人,最後以日軍潰敗而告終。

1940年鐵道游擊隊成立,這支搞日武裝活動在棗莊、臨城的鐵道線上,打洋行、扒鐵道、炸火車、拔據點,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湧現出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戰國時,齊貴族田文,號孟嘗群,受封於薛,門下有食客3000,先後出任齊相、秦相和魏相,是當時名揚四海的顯赫人物。

薛人毛遂,為趙國平原群門下,自薦出使楚國,說服楚王聯合抗秦,“毛遂自薦”被歷代傳為佳話。漢初薛人叔孫通才智過人,被漢高祖劉邦拜為博士,後為太子太傅,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漢曾縣人匡衡,自幼勤奮好學,曾流傳“鑿壁偷肖”的故事,在朝遷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職,被歷代推為名人。明隆慶進士賈三近學識淵博,曾兩次出任現南京光祿寺卿,據考證《金瓶梅》作者即為此人。另外,墨子、滕文公、疏廣、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歷史人物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煤 城

  棗莊是著名的煤礦城市。1878年棗莊嶧縣中興煤礦公司成立,首開中國民族工業的先河,其機械化開採程度的領先,以及中國第一張股票的誕生,標誌著中國民族經濟和民族工業文明的發端,其以煤炭為主業,涉及航運、鐵路、發電、紡織、機械製造、建築建材等諸多行業領域,濃縮和涵蘊了中國煤炭工業和中國工業革命的發展軌跡。135年煤炭規模採掘歷史,為這裡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址和歷史遺存。2009年成為國務院政策支持的東部地區唯一轉型試點城市,2013年又被國務院列為中國老工業城市重點改造城市。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原中興公司工業廣場

棗莊各區名稱的由來

滕 州

  滕始於黃帝,因境內泉水“騰湧”而得名。周滅商後,武王封其異母弟叔繡於滕,乃稱“滕國”。今滕域,周時設滕國,秦時置滕縣、薛縣,屬薛郡。漢高祖析小邾置蕃縣,漢武帝時改滕縣為公邱縣。三國魏沿襲秦制。西晉襲漢制。隋升滕縣為郡,後又改為縣。北宋兼置滕陽軍。金、元時設滕州。明之後為滕縣,或屬濟寧,或屬兗州。1950年屬滕縣專區。1953年改屬濟寧專區。1979年又改屬棗莊市。1988年3月7日撤銷滕縣設滕州市。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荊河公園

  文昌路

 薛 城

  夏商屬薛國。東周時期,薛國衰弱,長期歸屬齊、魯轄制。齊大將田忌(字子期)、相國田嬰(靖郭君)、田文(孟嘗君)曾先後受封薛城。田文治薛期間,曾大規模地增築薛城,薛城得名源於此。秦以後歸屬名稱變化頻雜,基本上隸屬滕、嶧二縣。1945年8月至1948年11月,分屬臨城、嶧縣和棗莊辦事處。1952年9月,臨城縣改稱薛城縣。1956年3月撤銷薛城縣,今薛城西部、中北部劃歸滕縣臨城區,東部屬嶧縣鄒塢區,南部屬嶧縣周營區。1960年1月嶧縣改稱縣級棗莊市,3月臨城公社改屬棗莊市。1962年始建薛城區,隸屬棗莊市。區政府駐地薛城鎮。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嶧 城

  嶧城為原嶧縣治所。嶧之名,一說因嶧南葛嶧山(俗稱天柱山),一說因嶧境多山,眾山連絡為繹,古“繹”與嶧同。嶧在夏、商、周時為子國,戰國時為楚國蘭陵;秦統一後歸薛郡;自漢以後,嶧城多為郡或州、縣治所。明清時期屬兗州府,民國時期屬山東省魯西區。新中國成立後,嶧縣屬臺棗專署。1953年7月屬濟寧專署,1960年1月撤銷嶧縣建制,設立縣級棗莊市,仍轄原嶧縣行政區域,隸屬濟寧專區,1962年6月30日,棗莊市升格為省轄地級市,嶧城區即在原嶧縣址建立。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萬畝石榴園入口牌坊

臺兒莊

  唐代,臺氏在此立村,稱為臺家莊。位於北門外的準提閣,建於唐代中後期,是臺兒莊有史可考的最古老建築。爾後演變成臺莊、臺兒莊。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京杭運河改道流經臺兒莊,逐漸形成重鎮。明末建土圩寨,派駐巡檢司。清順治四年(1647年),南傍運河正式建築臺兒莊城。1949年10月至1953年8月屬蘭陵縣,1953年9月至1960年1月屬嶧縣。1960年1月嶧縣改為縣級棗莊市,一年後升格為地級市。1962年6月始設臺兒莊區。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臺兒莊老車站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臺兒莊清真古寺

市 中

  以棗莊市城區為主幹部分的市中區,為歷史上的棗莊之所在。1928年建棗莊鎮,直屬嶧縣。1958年11月嶧縣治所由嶧城遷移棗莊。1960年撤銷嶧縣建制,建立棗莊市(縣級);1961年升格為山東省直轄市,下轄薛城、嶧城、臺兒莊、齊村4區。1962年建立棗莊鎮(縣級),直屬棗莊市。1976年建立棗莊市市中區。城區棗莊之原始村落位於棗莊煤礦東大井以南,大窪以東,今清真寺所在地。棗莊因多棗樹而得名,於今當地人仍稱老棗莊以西之新建街為“棗行”。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光明路立交橋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光明路與振興路十字路口轉盤

山 亭

  “山亭”之名的由來,有志為據。明萬曆《滕志》載“山亭,在高山前,菸菟城後,飛雲臺上,傳說為菸菟丞相所築,山亭之名以此,亭廢臺尚存。”另因在山亭村有一個流傳很久的“三停”之說。所謂“三停”,即一停塢土山;二停南大窪;三停結義廟。山亭與“三停”用當地話來講,同音而不同意。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老照片上的這些地點你熟悉嗎?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人民公園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市中區老郵電局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荊河路的滕縣賓館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老百貨大樓

棗莊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