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的人,沒資格談選擇

不努力的人,沒資格談選擇

文 | 張良計

導讀:“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沒錯,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想有選擇的權利,首先要努力才行。撇開那些家庭背景好,或極其聰明的少數人不談,我們一生面對的機遇是很少的。剛踏入社會的人更是沒有多少選擇權,只能等待被挑選。這個時候只有努力,才能打開局面,其他的旁門左道都不靠譜。

不努力的人,沒資格談選擇

“選擇大於努力”,應該算近來最受歡迎的一個論調。無數大V以此為主題,洋洋灑灑寫出數百篇文,教人“選擇不對,努力白費”。

但如果細究,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

鼓吹這個觀點的人,往往舉出那些依靠正確選擇而逆襲人生的故事,同時對比那些不聞窗外,埋頭苦幹的人。最後得出結論,你的選擇錯了,所有努力都是打水漂。

你可以說,因為選擇了一個正確的行業,才讓接下來的努力更有方向和意義。但這裡有一個大多數人都忽略的問題:

為什麼別人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或者說:

憑什麼我的選擇就是錯的?

這既不是摸彩票,也不是抽獎,總不能瞎選。你不能聽幾個人在那裡說“all in XXX",就把全部身家性命投進去。別人的經驗,在你身上不見得適用。

況且這些說“選擇比努力重要”的人,他們只負責拋出觀點,收割流量,後面的邏輯自洽卻撒手不管。

OK,既然他們不寫,那我來順著講講吧。

想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回到最開始,選擇與努力的關係上來探討。實際上,“選擇大於努力”的正確前提是:

你首先得有“選擇”。

沒有選擇,或只有一種選擇的人,是談不上做“選擇”的。只有當面前擺滿了ABCDE 各種選擇的人,才有資格去想怎麼選。

然而,我們再往前推一步,如何才能讓自己的面前擺滿各種選擇?

你還是得努力。

對大多數人而言,努力才是創造選擇的唯一途徑。撇開那些家庭背景好,或極其聰明的少數人不談,我們一生面對的機遇是很少的。剛踏入社會的人更是沒有多少選擇權,只能等待被挑選。

這個時候你只有努力,才能打開局面,其他的旁門左道都不靠譜。

因為只有努力了,才能知道目前的選擇是對是錯,然後做出正確的新選擇,接著繼續努力。

而不是一上來就說,選擇大於努力。這是斷章取義。

拿我自己來說,我第一份工作是做諮詢。在此之前我投過好多簡歷都失敗了,進入第一家公司純粹是因為公司剛開張,名氣還不響,我是第三個投他們簡歷的人。那時我有資格去選擇嗎?幾乎沒有。

但後來正是努力的工作,每天加班加點做項目,讓我在短時間裡將這個職業吃透,瞭解了它的優勢和弊端,最終讓我思考要不要將諮詢作為未來長期發展的方向。

後來我得出來的結論是,諮詢雖然很能鍛鍊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但大多時候停留在後端理論階段,離商業價值的前端變現實在太遠。再加上彼時互聯網發展方興未艾,我做諮詢的時候就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到這個行業的前景趨勢,這都促使我最後做出了改變的選擇。

倘若當年我工作不努力,得過且過,還喜歡到處道聽途說。就算某天一位貴人告訴我“選擇大於努力,你不應該選這個行業”,我也根本不能理解。

“努力”才能讓你瞭解到“選擇”的真正價值。

沒有努力,就不能讓自己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進行沉澱,進而喪失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最後只能聽風就是雨。今天A說這個好,明天B說那個贊,後天“我有一個朋友做C行業發財了”,你怎麼去選?

聽信“選擇大於努力”的人,聽話只聽了一半。成功並不是“只要做對選擇,剩下只用躺贏”的一勞永逸,而是“選擇,努力,再選擇,再努力”的螺旋式上升。

沒有人天生第一次就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成功的人一定是不斷用努力來調整自己的選擇。

愛因斯坦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瑞士專利局的審查員。如果放在今天“選擇大於努力”的論調下,他大概會被嘲笑成只圖安穩,不求上進的公務員。然而,他用業餘時間研究自己熱愛的物理,每年都能發表一篇學術論文。後來他的才能被蘇黎世大學注意到,愛因斯坦被聘請為教授,最終離開了工作7年的專利局。

你說是“選擇”成就了他?不,我說是因為“努力”,他才有所“選擇”。

因為努力,讓他從一個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朋友託關係的公務員,變成被知名大學爭搶的教授;因為努力,讓他意識到一輩子待在專利局並不是他想要的事業,他對物理的熱情應該揮灑在更需要他的地方。

倘若愛因斯坦在專利局每天過著早上喝茶看報紙,下午睡覺侃大山的日子,突然有一天他選擇做一名物理學家,你覺得可能嗎?

沒努力過的人,連談選擇的資格都沒有。根本不存在什麼“選擇不對,努力白費”的說法。就算真選錯了,你至少知道為什麼這個選擇是錯的,曾經的努力都是經驗和教訓,怎麼能是毫無用處的垃圾呢?

最後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好的“選擇”一定要匹配上同等程度的“努力”。

換句話說,在做出選擇之前,先問問自己配不配得上這份選擇。

比如我身邊有很多人,看到開廣告公司賺錢,就都想去開廣告公司。問及原因,都說“不想一輩子打工”,“我的想法不受到尊重”,“我想服務懂自己的客戶”......

看起來他們都想做出正確的選擇,為了夢想而努力。然而,他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隨便拋了幾個問題,就沒幾個能答上來的:

1. 你為什麼會認為開廣告公司賺錢?

2. 你知道賺錢的廣告公司是靠什麼盈利的嗎?

3. 你有研究過失敗的廣告公司是為什麼開不下去嗎?

4. 你的第一批客戶從哪裡來?他們為什麼願意把業務給你做?

這些問題,光靠選擇能找到答案嗎?不行,你得靠努力。努力去打點關係,努力去廣結善緣,努力沉浸到行業中去,努力找到成功的核心因素。

我身邊開公司成功的人,沒有一個說“我當年打工的選擇是錯的,所以想去開公司”,而是“我覺得各方面都準備好了,應該有一個公司了”。

這個道理適用於任何想去辭職創業,以及開奶茶鋪,開淘寶店,開網紅咖啡館的人。

這跟跳槽是一樣,新選擇並不是對老選擇的不滿和逃避,而是水到渠成。在這之前,你得ready 準備好。這靠什麼?只能靠努力。

不要誇大“選擇”,也不要小看“努力”。雖然這個詞現在已經被說爛了,但有些東西即使說爛千遍萬遍,依然歷久彌新。

這個世界上絕沒有隻要做對選擇,剩下都是躺贏的事情。最終所有的選擇都要經過時間的洗禮,經過挫折的磨礪。

創業有句諺語:

“只要坐上了火箭,甭管是哪個位置,先上去再說”。

但在此之間,你要有本事判斷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火箭,以及,你有沒有資格坐上去。不要你以為這是火箭,坐上去卻發現是輛三輪車。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