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也要有蹲相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蹲”吧。

蹲有蹲相

说关于蹲的礼仪,我们先来说几句貌似闲话的话:

中国古代礼仪,无疑是博大精深,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规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精髓之一。随着现代化的到来,中国古代礼仪已经被冲击的七零八落。今天,到底哪些礼仪可以被继承、应该被继承,主流的说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则众说纷纭。

其实,换一种思路,什么是可以被继承的,完全可以把是否符合当代生活作为标准来分析。比如见官要磕头,显然不符合当代公民社会的社会秩序和礼仪规范。那么,蹲,在地铁站蹲着,是否适合当代社会呢?

所有的礼仪,都是要适应当时的社会、当时的物质发展程度和文化发展程度。今天说中国古代礼仪,自然是一方面要了解中国古代礼仪,即中国古代的人们的生活,中国古代人们的礼仪所反映的文化内核是什么,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礼仪显然不能生搬硬套到当代生活,而是要看这种礼仪的文化内核和外在形式是否符合当代生活的需要。

蹲也要有蹲相

战国跪蹲玉兵俑

蹲,这种人体姿态,虽然是人的正常的身体姿态之一,但在中国古代礼仪中,蹲确实不为重视,甚至被认为是不符合礼仪的姿态。

人体姿态其实仅有几种,站,躺,蹲,跪,坐。

有学者根据殷墟出土的石像、玉像考证,到商代,蹲仍然是非常常见的人体姿态,而到了周代,由于坐具等家具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以及“礼”文化的流行,蹲就逐渐离开了主流生活方式,成为了不符合礼仪的人体姿态。

周代至汉魏,人们在室内休息的主要人体姿态,是为坐。“席地而坐”,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上流社会“坐”的规矩。例如《礼记·曲礼上》就有很多关于坐的礼仪规范:

坐于尸,立如齐。

室中不翔,并 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 乡,以南方为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 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先生书策琴瑟在前, 坐而迁之,戒勿越。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必安,执尔颜。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 无诺,唯而起。

侍坐于所尊敬,无余席。见同等不起。烛至起,食至起,上客起。

……

而蹲,则渐渐不入流了。汉代焦延寿《焦氏易林·无妄》:“戎狄蹲踞,无礼贪叨。非吾族类,君子攸去”,已经把蹲作为戎狄(夷人)的习俗;东晋《抱朴子外篇》记载:“礼教见颓……或蹲或踞“。

所以,从中国古代礼仪的角度讲,在公共场合蹲着休息,确实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

蹲也要有蹲相

秦始皇陵兵马俑

但是,正像我们前面所说,我们今天学习中国古代礼仪,并非要不考虑当今社会而泥古不化,在公众场合是不是可以蹲呢?

其实,还是要考虑“教养”和“形象”。当今社会与古代不同,但相同的是需要有礼仪,需要人们有自我的修养,需要人们顾及自己的形象。

无论古代当代,有教养总比没有教养要好,讲究礼仪总比不讲究礼仪要好。无论什么时代,我们总会赞扬欣赏温文尔雅的君子而不是粗鄙的莽汉,我们总会愿意女子成为端庄典雅的淑女而不是可以张口骂街的泼妇。

尤其是家长,我们希望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蹲也要有蹲相

即便很累,我们希望孩子像是这样的人,还是像下面微博照片中两个女子那样的人?

蹲也要有蹲相

即便要蹲,也要蹲有蹲相。

蹲也要有蹲相

交叉式蹲姿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用到蹲姿,如集体合影前排需要蹲下时,女士可采用交叉式蹲姿,下蹲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膝由后面伸向右侧,左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腿靠紧,合力支撑身体。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倾。

蹲也要有蹲相

高低式蹲姿 下蹲时一脚在前,一脚稍后,两腿靠紧向下蹲。前脚全脚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后脚脚跟提起,脚掌着地。后膝低于前膝,后膝内侧靠于右小腿内侧,形成前膝高后膝低的姿态,臀部向下,基本上以后腿支撑身体。

蹲也要有蹲相

捡东西要这样捡。

蹲姿不可以双腿大开,这样既不雅,女孩子如果穿裙子也容易走光。

微私塾|每天一点国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私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