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臉被撓破,媽媽與幼師溝通卻遭人阻攔:這種小事別來打擾

近日,廣東有一位家長髮帖抱怨,自己4歲的兒子在幼兒園被人抓傷臉部,幸好並不是太嚴重。

孩子臉被撓破,媽媽與幼師溝通卻遭人阻攔:這種小事別來打擾

孩子臉被撓破,媽媽與幼師溝通卻遭人阻攔:這種小事別來打擾

孩子臉被撓破,媽媽與幼師溝通卻遭人阻攔:這種小事別來打擾

其他家長紛紛反駁這位媽媽,大體是說老師辛苦,小孩子玩耍磕傷很有可能之類的話。被截圖放網上後又引起網友的圍攻。有些網友評論說“最討厭溜鬚拍老師馬屁的家長”。

孩子臉被撓破,媽媽與幼師溝通卻遭人阻攔:這種小事別來打擾

家長該討好老師嗎?

廢話,當然要

現在確實有這類家長,為了孩子在幼兒園能受到老師的特殊照顧,平時會對老師各種恭維奉承,生怕得罪了老師後使自己的孩子被穿小鞋。這片苦心說到底也無可厚非。不是家長市儈,實在是擔心孩子在自己視線範圍外受委屈。

從不溜鬚拍馬

家長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就當以身作則。不要一面給老師送禮,一面又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正直的人。況且,如果所有的家長都能不卑不亢地對待老師,教師們也就不敢輕易給孩子穿小鞋了。

不過,這麼小一件事也未必能說明家長勢利眼,也許有些家長真的覺得幼兒園老師不需要盡那麼多責任,畢竟幼師這一行業收入低,壓力大,事情還特別多。有網友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因此,我們不得不質疑,幼師義務的邊界到底在哪?

幼師義務的邊界在哪?

盡職到底

一類家長認為,幼師在上班時間內照顧好小孩是應盡的義務。尤其近幾年幼兒園學費昂貴,甚至有些幼兒園還有針對孩子設置的面試關卡以及對家長身份背景的調查。如此嚴格的篩選條件不是應該匹配上更好的師資服務嗎?

都不容易,互相諒解吧

另一位家長比較能將心比心,試想即使是父母親自帶孩子,也未必能保證孩子遠離一切傷害和危險。幼教老師同時看著這麼多小朋友,每個小朋友的性格脾氣和突發狀況還各不相同,能忍受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就不要苛責她的失誤了吧。

孩子臉被撓破,媽媽與幼師溝通卻遭人阻攔:這種小事別來打擾

雖然這個小新聞涉及到老師,不過本質上來說仍然是孩子之間的問題。家長遇到此類事件後,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碰到類似情況時該如何應對。

如果是惡性校園暴力事件,孩子們是無法僅憑自己的力量來解決的,但如果只是同學間普通的打鬧、欺負,又該怎麼面對呢?

受欺負後怎麼辦?

打回去

很多家長給孩子灌輸的就是別人弄到你了你要打回去的思想,一方面是不希望孩子吃虧,另一方面也是抱持著不反抗的孩子個性怯懦不利於成長。

以和為貴

有的家長認為萬事以和為貴,特別反感教育孩子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有教育專家提出我們現在教育孩子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為一名“社會人”,將來孩子最終都會自己面對紛爭,自己去解決爭端。不應該不問青紅皂白就教育孩子通通用“打”的方式去解決矛盾,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還處於不辨是非的階段,家長更不應該帶著戾氣給孩子灌輸暴力思想。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而言,出現攻擊性行為,家長和老師更應該多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攻擊性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個階段很多孩子並不是心存惡意地去打別人,只是因為他們還不具備表達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能力,或者說大人沒有教他們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

在瞭解了孩子行為代表的意義以後,最應該做的就是教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比如想和別的小朋友玩耍,就要主動詢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

孩子臉被撓破,媽媽與幼師溝通卻遭人阻攔:這種小事別來打擾

家長還需要給孩子引入規則概念,幼兒園的生活就是一種集體生活,孩子在集體中最需要學會的就是遵守規則。

當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後,家長甚至可以教會孩子用制定規則的方式來解決爭端,比如兩個小朋友都想玩一個玩具的時候,可以用剪刀石頭布的方式來決定誰先玩誰後玩。這樣才是引導孩子參與集體生活中處理矛盾、爭端的正確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