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比特幣泡沫爭論何時休

區塊鏈與比特幣泡沫爭論何時休

區塊鏈與比特幣是不是泡沫爭論非常久了。中國有一個貌似約定俗成的東西是,在爭論不休之際,似乎需要一個大佬一錘定音,或者監管部門定性。這不,關於區塊鏈和比特幣是否泡沫的問題,大佬馬雲發聲了:區塊鏈不是泡沫,比特幣是泡沫!又來一錘定音?其實聰明的馬雲只不過是附和了監管部門的定調而已。監管部門在趕盡殺絕般封殺比特幣的同時,發出的一個調調是:要把區塊鏈技術與比特幣分開來。在封殺比特幣的同時,監管部門貌似對區塊鏈技術網開一面,並且不限制一些企業研發,不限制投資者投資。

其實,把區塊鏈技術與比特幣截然分開來都是完全錯誤的。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佈的開源軟件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絡。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去中心化,分佈式數據庫系統,這些特點就是區塊鏈技術。也就是說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這個數字資產帶到地球上的。怎麼可能把比特幣與區塊鏈技術割裂開來呢?因此,封殺比特幣,而不限制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沒有泡沫,比特幣是泡沫的監管策略與觀點都是值得商榷甚至是錯誤的。

比特幣的設計初衷是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實際上就是奔著主權貨幣的大弊端、劣根性,特別是殺人不見血般的人為操控放水貨幣,製造通脹,無形中掠奪百姓財富而設計出來與面世的。中本聰設計之初的一個目的與目標就是顛覆現有主權貨幣。這就可以明白一些國家央行為何要拼著老命封殺比特幣了,因為比特幣是來取他們性命的。

不過,最應該驚恐與著急的是美聯儲。比特幣首先直奔國際貨幣而去,直接來取美元的性命。而令人奇怪的是,美聯儲不僅不懼怕,不慌亂,而且明確表示,不會封殺比特幣。而且現任美聯儲主席的鮑威爾竟然鼓勵與支持比特幣的發展。足以凸顯出美聯儲強大的內在定力與底氣。 相反,一些離國際貨幣還八杆子打不著的國家央行,竟然對比特幣如臨大敵,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作為一個新技術支撐的區塊鏈與比特幣,我認為都不是什麼泡沫。說是泡沫者,要麼被輿論洗腦,要麼人云亦云、不懂新技術。比特幣與區塊鏈的革命性、顛覆性作用,將會逐漸顯現出來。作為一個老金融,對經濟金融中過多的中心化、中介化、中間化的業態深惡痛絕。急切盼望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作用威力盡快發揮作用。

區塊鏈、比特幣都不是泡沫,一些權威人士已經給予肯定。5月23日,工信部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反駁馬雲“區塊鏈不是泡沫,比特幣是”的說法,他不認可這個觀點,他說區塊鏈、比特幣兩者都不是泡沫。

區塊鏈與比特幣泡沫爭論何時休

首先區塊鏈是一種分佈式不可篡改的數據庫技術,也是一種新型獨立數字資產的載體,但終究還是一個技術。技術怎麼會成為泡沫呢?區塊鏈技術從2008年發展至今,也走過了近十年的歷程,如果說根本上就是一場泡沫,那恐怕也早就被刺穿了。就是因為區塊鏈有其內在的、獨特的、顛覆性的價值,因此才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認可。

再說比特幣,比特幣就是一種虛擬的數字商品,或者說是數字資產,但是這種數字資產和以前的一個電子數字有很大的差別,也就導致了它具有實質性的價值。

差別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它的發行規則是明確的,而傳統的電子積分發行和創設則具有相當大的隨意性,發行規則明確意味著在每個時點的總量可以預期,進而可以進行價值判斷。

第二,它不依賴於某個平臺,而可以獨立存在。這個邏輯在於,區塊鏈底層的數據庫是分佈式存儲的,也就是說之後還有一個節點還存在,那這種價值的權屬就可以被得到證明。而傳統的電子積分,則高度依賴於某一個平臺來證明權屬關係。中本聰在創造了比特幣後就消失不見了,到現在也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誰,但這不影響整個比特幣網絡的運行。所以說,這樣的數字資產是一種真正獨立的資產。

第三點,持有者有更大的自主權。傳統的電子積分往往在使用上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對於獨立化的數字資產。持有者可以更靈活地選擇處置方式。因此,類似於比特幣這樣的數字資產,本身就可以很有效的承載價值。此外,對於比特幣這樣的早期數字資產,確實可能價值還不夠清晰,但是對於類似以太幣等數字資產,本身就是計算基礎設施的一種平臺流動性,要運行智能合約,就必須花費以太幣,而運行智能合約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的供給也是客觀存在的,雙方的交易也是客觀的,因此,作為平臺流動性來說,也一定是有價值的。

區塊鏈與比特幣泡沫爭論何時休

最後他得出結論:所以說,這些東西並不是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