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这棵树超过100岁,比洗马路那棵更古,你未必知道


经过一整天的奔波,终于找到了心目中的古树。很多资料都说它在凤凰山,其实根本就不在。它就在这个巷子里,从外边完全看不到它的影子。

沿着巷子里的台阶上来,就看到了这棵古树。树的下边正好坐着一位市民在乘凉、看手机。大树下面好乘凉,这棵古树带给人们的是一个又一个凉爽的夏季。

这是古树树冠的一侧。由于拍摄空间的限制,单张照片只能拍到这么多。只能通过多发几张不同角度的局部图,来构建这棵古树的整体印象。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古树树冠。与上一张组合在一起,树冠部分就基本清晰了,后面还会发一些树冠的细节。

这是仰角看古树树冠,照片的左上角与右上角已经是房子,右下角还有伸出去的枝干。不断寻找拍摄的位置,以便拍出较为理想的画面。

这一张好,能看到整个古树的树冠。“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个角度得到的内容就是不一样。从照片能看出,上、下、左右都已经是最大限度。

中等距离拍摄古树的底部。这棵古树怎么样,多的不敢说,直径1米应该有吧?它不是杨树哦,而是一棵“皂果树”,当地人都叫它“皂果树”的。皂果树,应该就是皂角树、皂荚树。

靠近一些,换了一个角度拍的古树底部。多换个角度,会使人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

近距离拍摄古树的底部。故意放置了一个饮料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较为精确的估算古树底部的直径。

离地面1米7、8的地方,同样放置饮料瓶。因为相机成像原理影响,近景会较大,所以背景的那个长方体不适宜做参照。

从这张图看古树的分叉。大树一经分叉,一下就细多了,那也有三、四十公分。还好只是二分,如果三分、四分,那就更细了。

仰拍古树的分叉。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应该就是这样子。

沿着古树树干继续向上拍。这张图起码有两个信息:一边的树干上有一些“钉子”,另一边的树干上有一个明显的断口。那么那些钉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个断口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古树树干继续分支。这能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吗?越分支越细,像血管的分支、像气管的分支,像河流的分支。

这也是古树中上段的照片,从图上可以看到多处残缺的枝干。这些残缺的枝干的形成是怎样一个过程呢?是因为疾病,还是因为影响了人的生活,还是其他,进而形成的呢?

从这个角度看古树的中段,也挺不错。还是那句话,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认识。按照盲人摸象逻辑,多角度摸就能形成更为完整的印象。

一节一节的看,确实可以看的更仔细一些,比只有一张整体图强多了。这是从脚到头看一棵树,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看一棵树,希望给你留下较为多的印象。

这就是古树的末梢,从这一张还可以看出树枝已经搭在了房子的上面了。前边的第三张也能清楚的看到树的末梢已经搭在房子上的,有点像是房子的雨伞。

这是另一个末梢,也是搭在了房顶的,而且枝条紧靠房子的顶面了。看到这里,突然觉得这棵树真够幸运。当初建周围房子的时候,没有把它砍伐掉。

古树的顶端末梢紧挨的是住在六层的住户,按照一层3米算,树的高度就在18米左右。洗马路的那一棵,估算的高度是12米,仅从高度讲,这棵树已经胜出了。

这是大树萌发的小枝条,大树的“永生”就是借助它们去完成的。

辛苦一天拍的照片,已上传完毕。忘了说,这棵树是在遵义市红花岗区玉屏路。谢谢大家的关注、评论、转发、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