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涼州講壇第四講開講

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涼州講壇第四講開講

5月27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局主辦,市涼州文化研究院、市廣播電視臺協辦,甘肅西部藏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涼州講壇》(第四期)在市體育館開講。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張頤武教授應邀作《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的主旨演講。

2000多年前,張騫途經古涼州出使西域,開闢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以河西走廊為核心的古涼州地帶便成為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亞、西亞的重要通道。在曾經的歷史通道上,作為絲路重鎮的武威,作為“五涼京華、河西都會”的涼州,見證了絲綢之路上無數的歷史變遷和美好夢想的時空流轉,而歷史變遷中沉澱孕育的涼州文化,成為了絲路文化融匯的結晶和典範。

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涼州講壇第四講開講

張頤武教授以《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為主題,從“通”“塞”與“都”“關”和絲路文化”,講述了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古涼州,曾經在絲路暢通保障、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以及絲路文化的孕育發展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從“涼州文化的“通”與絲路文化精神”,講解了涼州文化的形成和內涵特徵,以及涼州文化對發展中華文化和傳承絲路文化精神的獨特貢獻;從涼州詞:絲路詩意的展開,從傳唱千古的《涼州詞》,講解了形成於古涼州的邊塞詩在中國詩歌史上的獨特地位和精神價值,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以《涼州詞》為代表的邊塞詩那雄渾豪邁、激情嚮往、奇異獨特的藝術魅力,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絲路涼州,讓我們領略到了涼州文化的情感內涵與歷史厚重感;從記憶與當下:文化精神的呈現,對我們“如何弘揚涼州文化、傳承絲路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提出了非常寶貴的建設性意見。張教授的講座,用詩意的語言、幽默的談吐、旁證博引的論述,讓全市人民分享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涼州講壇第四講開講

第四期《涼州講壇》吸引了來自全市社會各界的2000多名人士聆聽演講。

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涼州講壇第四講開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