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 區塊鏈及加密貨幣新聞聯播

新聞

  • 日本數字貨幣錢包“HB Wallet”安卓版於5月24日被盜約55萬美元的數字貨幣
  • 韓國海關總署宣佈與CJ物流等成立區塊鏈電子商務平臺
  • CMT礦機將於5月31日起在官網預售
  • 比特幣黃金遭黑客攻擊:可能損失1800萬美元
  • 爆料稱百度市場公關副總裁王路將離職且近期多與幣圈人士接觸
  • 大量Poloniex客戶抱怨賬戶被凍結
  • 烏干達銀行家協會主席:銀行將採用區塊鏈技術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
  • 德勤韓國與Yozma Group成立區塊鏈業務基金
  • 今年一季度區塊鏈風投大爆發,或將助推泡沫化
  • 日本數字貨幣交易所推出數字貨幣借貸服務
  • ETC將在5900000區塊上進行硬分叉 移除難度炸彈
  • 量子30日進行3.2版本內測 月底推出閃電網絡測試版
  • 比特幣價格下跌 挖礦人數卻增加
  • General Bytes在布拉格地鐵線路上安裝10臺比特幣ATM
  • 央視報道韓國虛擬貨幣交易所,指投資人可能被“吸血”
  • 陳偉星與美團聯合創始人楊俊共同發佈區塊鏈打車應用
  • 蔣國飛:去年螞蟻金服的區塊鏈專利數量全球第一
  • 以色列新法案將數字貨幣服務商列入監管範圍
  • 浙江大學成立方圖區塊鏈研究中心
  • 譚智勇:EOS年底能實現接近百萬級TPS
  •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探索區塊鏈應用可能性

媒體觀點

  • 劉傑:區域鏈技術可分為四個方向

一是有關區塊鏈網絡效率。在通過以太坊或者一些鏈進行交易的時候,每秒鐘處理速度直接影響了我們區塊鏈的應用;

二是區塊鏈智能合約安全。此前交易所出的問題,因為智能合約數據溢出的問題,智能合約審核和簽訂變得非常重要,因為代碼是一種規則的,如果規則錯了,會使得安全變得不可信。

三是區塊鏈和AI技術的結合。基於AI和大數據方法,可以在區塊鏈上產生一些約束力。

四是政府監管的問題。

  • 馬化騰:數字技術對物理世界的重塑精度也越來越高,有一個“互聯網+醫療”的案例,這幾年我們和醫院攜手從掛號支付數字化入手,微信解決患者就診全流程。在廣西探索全國首例處方流轉服務,院內開方,院外購藥,甚至送藥上門。用區塊鏈解決處方不被篡改這樣的難題。
  • 張首晟:比特幣只是區塊鏈的開端,接下來整個區塊鏈的發展中找到內在的統一非常重要。張首晟指出,絕大部分大數據跟個人信息有關,現在情況下,個人數據和信息往往去了中央平臺,我們個人並沒有達到我們隱私的保護,我們也沒有由於提供本人數據而得到回報,這兩個問題同時由區塊鏈解決,所以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必然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 Ray Valdes:區塊鏈技術的三個核心原則

1、在未授信的環境中建立信任機制;

2、重要數據和事件(如貨幣交易、財產記錄、或其他加之財產)不可撤銷;

3、不僅僅是被動的數據紀錄,也能向事件添加動態編程行為。

未來五年將會出現多種區塊鏈並存的局面:多種區塊鏈或原幣平臺,競爭、重疊、碎片化等,最終將在5年後進行整合。

  • 借貸寶翁曉奇:區塊鏈目前比較成熟應用集中於代幣層面,細分行業應用尚需時日,且分佈式記賬在金融領域應用中存在一些不足,不應過分高估其作用。
  • Stan Larimer:區塊鏈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新的變化,評價哪個生態最好,可以從價格、靈活、性能等三個緯度進行考慮。比特幣在價格上是第一位的;在性能上看,以太坊是最有優勢的;從靈活性上考慮,比特股的DPOS靈活性最高。
  • 何寶宏發佈全球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十大趨勢(2018)

趨勢一:區塊鏈技術不斷迭代更新,正在向大融合方向發展;

趨勢二:區塊鏈產業發展進程加快,進入“脫虛向實”主旋律;

趨勢三:區塊鏈應用場景日益複雜,跨鏈互聯重要性凸顯;

趨勢四:區塊鏈標準化工作提速,各國爭奪標準制定權;

趨勢五:區塊鏈隱私保護機制多樣,成為激活商業應用的關鍵潤滑劑;

趨勢六:區塊鏈安全問題引關注,亟需重視並尋求解決方案;

趨勢七:區塊鏈知識產權競爭日益激烈,萬物互聯將擴展專利佈局;

趨勢八:區塊鏈佈局宣傳角度逐可預期,讓商業迴歸充分競爭狀態;

趨勢九:區塊鏈引發政策監管問題,但二者相輔相成;

趨勢十:區塊鏈人才成為關鍵環節,各方加大培育力度。

  • 何桂立:區塊鏈不僅是金融領域中的應用,可以幫助解決知識產權和數字產品等領域的問題。但是目前區塊鏈應用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不能夠包治百病,安全和信任等很多問題都在亟待解決。
  • 比特幣意見領袖Andreas Antonopoulos:比特幣是未來,區塊鏈是胡言亂語。認為比特幣的怪異和權力分散的能力是其成功的關鍵。如果把比特幣從區塊鏈中剔除出去,區塊鏈就只剩下一個空子。Antonopoulos的這一言論遭到其他比特幣從業人士的批評和反對,認為他缺乏技術實質以及對區塊鏈抱有偏見
  • Niall Ferguson表示:今天的金融體系與危機前的金融體系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只是大銀行的資本狀況更好。無論是比特幣或加密貨幣,還是大型中國科技公司正在實現的在線支付領域的大規模革命,都是未來的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獨立投資人:
    所有的投資都是為了獲得增值,我們在區塊鏈當中的時候增值是怎麼計算的,法幣本位還是幣本位。區塊鏈投資是有它的基石的,這個基石是依賴於大家的共識,現在這個階段共識就是比特幣,我們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我們要盯的就是比特幣。很多人說token和區塊鏈的投資是有泡沫的,徐學朋稱,比特幣遇到過很多泡沫,但是無泡沫不金融。金融這個行業本身存在泡沫,泡沫就是金融的一部分。存在泡沫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到這個行業裡,當泡沫破滅的時候這個行業就會沉澱出很多東西
  • 清華經管學院何平:傳統教育會存在針對性的刷題問題,如果區塊鏈能夠對此有所突破,改變對知識的衡量標準,並在知識體系內搭建有效的考核,那麼區塊鏈大學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人們更好的選擇。
  • Don Tapscott:可從7個緯度考慮ICO和token的交易類別

1.法幣和token;

2.平臺幣:可以類比為互聯網時代的網頁協議;

3.應用型代幣:在共享資源中對不同的貢獻方進行獎勵;

4.資產類代幣:比如黃金等大宗商品,因為不是證券,所以沒有證券合規的需求;

5.證券類代幣:例如期權期貨、這類代幣資產需要進行證券合規化;

6.可收藏資產:需要解決數字資產的“雙花問題”,如何將數字產品實現唯一性;

7.法定加密數字貨幣:Don認為限制數字貨幣是為了穩定人民幣在法幣中的價值。未來要鼓勵法定的加密數字貨幣,或者發行法幣的數字加密貨幣來推動經濟的發展

  • 陳偉星:區塊鏈技術應使用創造者設計出的優秀算法解決四個問題:一、用算法來解決全世界價值交換的尺度;二、用算法來解決全世界金融中介的成本;三,用算法來解決權利機構的成本;四,用算法來解決數據產權保護。
  • 袁煜明:未來區塊鏈存在如下六個趨勢:

1.滲透邏輯,加密金融向傳統金融滲透,包括支付、清算和供應鏈金融等;

2.應用邏輯,原生區塊鏈應用將向“場景+”滲透,萬物上鍊存在可能性;

3.併購邏輯,目前股票市場有併購,但區塊鏈市場尚未存在,未來可能會出現好的區塊鏈項目可能會收購流量高的互聯網應用;

4.用戶邏輯,目前比特幣的地址錢包2000多萬,以太坊3000萬,排除重複的用戶只有2000萬左右,趨勢來看用戶會更多;

5.代際邏輯,現有區塊鏈從業人員年齡為35歲佔比55%,24-35歲佔39%,數據來說比例一直在下降,而趨勢是越來越下降;

6.性別邏輯,目前統計數據來看,區塊鏈行業內女性比例是17%,比起兩年前高不少,未來項目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對於區塊鏈這樣的新生事物,監管需謹慎,但也需要寬鬆的發展環境,從以比特幣為代表的1.0,現在進入到區塊鏈的2.0,幣和鏈圈同步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應積極鼓勵整個區塊鏈整個產業的金融發展。從監管的角度來說,對於幣的發放還是起到一個非常謹慎的態度。具體的監管方面,針對目前區塊鏈難於監管的情況,實現以幣治幣,以鏈治鏈,構建這樣一個監管鏈,可以很好地實施對區塊鏈的監管,同時促進發展,成為一個很好的發展基礎
  • 京東金融研究院院長:相對於公有鏈,聯盟鏈技術更為成熟,而且聯盟鏈大多以商業契約方式開展合作,更符合金融應用的需求,以聯盟鏈為切入點最具可行性。
  • 楊東:人類社會的金融發展史,是一部從場外到場內、非法到合法、不被認同到認同的過程。區塊鏈是打破中介、信息共享的一種方式,共識是資源的一種共享,符合金融的本質
  •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歡迎監管者進入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加密貨幣市場,不過同時他也強調加強監管不應該以扼殺創新為代價
  • 迅雷CEO陳磊:當今眾多公司湧入區塊鏈行業並加以創新,但可能會碰觸政策紅線。第一是藉助區塊鏈技術作為非法集資的手段,第二是不要跟法幣進行兌換,這些創新不可取。對於區塊鏈市場的未來,陳磊認為,這還是一個高速增長的行業,大家都在搶佔份額階段,尚未達到瓶頸期,“老大和老二、老三都可以去吃新的份額,會看到白熱化的競爭,但我覺得離行業洗牌的階段還很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