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们

浩然是谁?对于当下的80后、90后、00后年轻读者,这个名字十分陌生。但是你若问60后尤其是50后,他们的反应很可能大为不同。他们会跟你说:“浩然是一个曾经在中国文坛上响当当,在读者中家喻户晓的作家!”

浩然(1932-2008),原名梁金广,当代著名作家,曾出版著作80余种。其作品曾在广播电台连播,并被改编绘制成连环画出版发行。他的作品记录了中国农村的历史风貌,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乡土气息、时代特征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影响和感染了众多读者。尤其是其《艳阳天》《金光大道》出版后,几乎家喻户晓。

本文编者从浩然的儿子梁秋川所作《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一书中节选了些许浩然与作家好友交往的旧事,以求帮助当今的读者朋友们了解其人、其事。

给庄户人编故事的秀才——赵树理

1949年,17岁的父亲喜好起文学,读到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就是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父亲一边做着文学梦,一边自觉地学习以赵树理为“创始人”和主帅的山药蛋派的经验。其中家喻户晓的《三里湾》、鲜为人知的《卖鸡》、轰动一时又遭不公正贬谪的《结婚》,都曾是父亲学写入门的范文。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们

浩然与赵树理的文字往来

1956年9月,父亲从保定的《河北日报》调到北京的《俄文友好报》,年底时,他第一次跨出河北省界,到山西去采访。采访完毕返回北京的路上,父亲在山西太谷搭上一辆没有篷顶、没有盖儿的公共汽车,在那黄如浓雾的烟尘中行驶了差不多一天,才到达长治地区所在地潞安县。

在路上,同车的一个白胡子农民老汉对父亲说:“前边不远就到了赵树理的老家。”父亲故意好奇地问他:“赵树理是什么人呀?”老汉很自豪地回答:“呀,那是给俺们庄户人编写故事的秀才!”

听到从老农民嘴里发出的这样赞美夸耀的声音,父亲心发热、眼发潮,暗想:到了将来的什么时候,冀东的老乡们能否知道有一个名叫浩然的人也是给他们写故事的呢?得到农民这样的理解和承认,那将是自己人生奋斗的成功,是美梦成真!

1961年9月26日下午,父亲拜访了赵树理,这位老作家朴实、厚道又可亲,给父亲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那时候,赵树理被定为写“中间人物”毒草的代表,在与他的闲谈中,父亲讲起那年在他家乡的旅途中,那位老农民为他流露出的自豪感。

赵树理听了后沉默片刻,自言自语似的说:“我的作品,那些坐在洋楼上的人说东道西顶个屁用!农民说话才算数。我听他们的!”这句话和他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印在了父亲的脑子里,父亲也一直以这句话作为衡量自己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

父亲永远的遗憾——周立波

周立波,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曾写作出版过《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著名篇章,他的小说清新秀丽,别具一格,擅长描写农村中的生活,乡土气息浓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在父亲从文的旅途中,不仅与周立波相识,有过交往,而且在学习写作时,就把周立波当作不曾谋面的老师,而且是被父亲始终崇敬的真正作家。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们

浩然

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父亲又多次到周立波家。

在《红旗》的那段日子里,父亲亲自组稿和编发了周立波的《李大贵观礼》和《在一个星期天里》。是否还组稿编发了其他文章,因没有资料佐证,就不得而知了。

自从父亲1964年调离《红旗》杂志社后,就一直没有见到过周立波,直到1977年他们一起参加外事活动。这是父亲与周立波的最后一次会面。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因病在北京逝世。在周立波因病住院时,父亲得知消息后,却因为自己当时处境艰难等原因没能前去看望,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最可爱的人——魏巍

说起魏巍来,凡是看过《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著名通讯的,没有不知道他的大名的;凡是知道魏巍的,又有多少人不知道那篇著名的通讯呢?

魏巍比父亲整整大一轮,出生在1920年,也是属猴的,河南郑州人,童年时曾在一所免费的平民小学读过几年书。1937年抗战爆发后,魏巍便来到山西前线,加入到八路军中参加了革命,他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赴晋察冀边区,此后一直在部队做宣传工作。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们

1973 年 8 月坝上草原浩然与魏巍、李学鳌、杨啸等

1974年11月22日,父亲从杂事中暂时脱身,来到密云水库管理处,开始了《金光大道》第三部的创作。因种种事务的干扰,三次来到密云水库,三次被杂事干扰而被迫中断,创作几乎无法正常进行,一晃的工夫一年就要过去了,这让父亲十分苦恼。魏巍得知这个情况后,伸出了援助之手,为父亲在军队里联系好一个藏身写作之处。

父亲与魏巍一直保持着联系,除在一些活动中碰面外,还经常通过信件和电话保持着联系。

2008年2月20日父亲因病在北京逝世,魏巍闻知消息后,除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告别仪式上,与夫人刘秋华敬献了花圈外,还以本人暨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的名义,给亲属发来唁函。

神交四十年——柳青

父亲与柳青相识,见过面,通过信。父亲对柳青始终怀着敬重之心。这种敬重,从父亲开始知道柳青这个作家,开始阅读他的作品时就有了。

一部《种谷记》,被父亲包上书皮,从通州带到保定,又从保定带到北京,始终珍藏着。而柳青的《创业史》,更是父亲喜爱的作品。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们

1996年,浩然与柳青之女于西安

1963年4月13日下午,父亲来到北京新侨饭店,专程拜访从陕西来京办事的柳青,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父亲见到敬重的老作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而柳青朴实憨厚的外貌,平易近人的谈吐,一下子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谈话在十分畅快的氛围中进行。尽管会面的时间很短,无法进行深入的交谈,但是分别后,父亲仍时时挂念着柳青,关注着他的有关信息和动向。

父亲与柳青的交往是长远的,从现有记载的1953年第一次阅读《种谷记》,一直到柳青逝世后的1996年主动寻找他的后人,神交长达四十余年。

父亲与柳青的交往又是短暂的,他们一生中只见过三次面,充其量仅有一个下午,一个上午,外加一个晚上,每次都因时间短暂或要谈的话题太多而无法深谈,最后还因政治上的原因,没有跟他见到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这在父亲来说,也应当算是人生中的一件憾事吧?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们

新书推荐

《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纪念浩然逝世十周年

书籍推荐

《曾经的艳阳天:我的父亲浩然》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