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快来宜昌《屈原故里》AAAAA级景区,划龙舟、吃粽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原屈原祠,位于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块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建有屈原祠,修建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时两次搬迁。如今景区内的屈原祠,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有山门、碑廊、前殿、乐舞楼、正殿、享堂、屈原墓(屈原衣冠冢)等建筑组成。在景区内,还有龙舟博物馆、端午习俗馆、高峡平湖观景平台等景点,游客还可以在这里参观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景区内还复制了屈原出生地的一些景点,如:香炉坪、 照面井、玉米三丘等,这些景点根据传说都和屈原有着密切的联系,保留了当年屈原的生活遗迹。

端午节将至,快来宜昌《屈原故里》AAAAA级景区,划龙舟、吃粽子

屈原故里景区位于宜昌市秭归县新县城,毗邻三峡大坝且直线距离为600米,占地面积约500亩,高峡平湖美景尽收眼底,同时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区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为主的屈原纪念景区,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以及屈原文化艺术中心、滨水景观带等景点。

端午节将至,快来宜昌《屈原故里》AAAAA级景区,划龙舟、吃粽子

秭归是中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也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它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四周城墙环绕,形似一个倾斜的葫芦,具有浓厚的古典建筑风格。故有“葫芦城”之称。又因城墙均有由石头叠砌而成,又叫“石头城”。汉代始设县,唐朝时曾设立归州,民国元年改归州县,民国三年改为秭归县,一直沿用至今。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夫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

端午节将至,快来宜昌《屈原故里》AAAAA级景区,划龙舟、吃粽子

香炉坪

  • 香炉坪是屈原出生的地方。现坪中央立着一方青石碑,上刻隶书:"楚三闾大夫屈原诞生地"。相传在两千多年前,这个山间平畈上,住有一户人家,男名伯庸。有一天伯庸夫人正要分娩,天空突现祥云,并伴有丝竹之声,伯庸十分惊异,便立即在门外摆上香炉,焚香礼拜。这时从房里传来婴儿的呱呱声,一种异香也扑鼻而来。因为这孩子出生时有异兆,伯庸很喜欢他,给他取了个名叫屈原。因为屈原降生时有过异香,这个小坪也就称为香炉坪。

端午节将至,快来宜昌《屈原故里》AAAAA级景区,划龙舟、吃粽子

照面井

  • 香炉坪对面的伏虎山山坡上,有口古井,相传系屈原所凿。因为岩石特别坚硬,挖了很久才挖了个小坑。但他毫不灰心,终于感动了山神。山神赠给他一把铁镐,他又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挖成此井,井成后,四季不涸,清澈可鉴。屈原和他姐姐每天都要来井前梳洗整妆,故名照面井。清咸丰十年,乡民在井边常青树下置"照面井"碑,上刻:"此系屈公遗井,以后切勿荒秽;此株青树,永世勿得砍伐。"井与碑石,至今犹存。

端午节将至,快来宜昌《屈原故里》AAAAA级景区,划龙舟、吃粽子

读书洞

  • 读书洞在响鼓溪深谷的半山上,相传为屈原读书处。洞口处原有清朝同治年间所刻"读书洞"三字,早已剥落不清,现又立一新碑。传说屈原在洞内读书时,曾有石桌、石椅、石凳。乡民盛传,夜间行经洞旁时,洞内若有朗朗读书声。其实,这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洞的山风水声所造成的一种错觉罢了。读书洞西的响鼓岩上,有一圆形石台,传说楚庄王曾在此擂鼓督战,故名擂鼓台。屈原在家乡时,经常登临此台,吟诵自己的诗作,故又名吟诗台。

端午节将至,快来宜昌《屈原故里》AAAAA级景区,划龙舟、吃粽子

玉米三丘

  • 从读书洞下来,沿响鼓溪上行,至王寨山前,只见一新修复的屈原庙座落在山坡上。庙下有两股"龙眼",泉水常年不断。此泉附近有三块水田,据传是屈原躬耕之地,人称"玉米三丘"。这一传说由来已久。见诸于文字的有唐代沈亚之的《屈原外传》。沈云:屈原被放逐后,吟诗耕田,每念及楚国命运,即忧心忡忡,伤感不止,"原坠泪处,独产白米如玉"。

端午节将至,快来宜昌《屈原故里》AAAAA级景区,划龙舟、吃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