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快到了,聽一段發生在平原王廟“於三斷孝母的故事”

在平原縣王廟鎮於莊村南,離於莊小學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很大的墓塚。它高盡三米,方圓有兩間屋那麼大。它不是一座王侯墓塚,是一個叫於三斷的和尚為其母修起來的墳墓。

母親節快到了,聽一段發生在平原王廟“於三斷孝母的故事”

於三斷的真名叫於春常。因為他是個僧人,斷食肉、斷食蔥、斷食蒜,人送外號於三斷。民國時期人,生卒年月不詳。因為他是個孝子,他對母親很孝順,在當時,於三斷的名字響遍了整個平原縣。

於三斷的母親在生其以前,生過幾個孩子,都是因得各種疾病夭折了。這使三斷的母親很痛苦。當三斷出生時,也是身體羸弱,病災纏身,不待個長命百歲的樣子。這使三斷母親很恐慌。

母親節快到了,聽一段發生在平原王廟“於三斷孝母的故事”

為了能使兒子長命百歲,健康的活在人間,老母給他取名叫東福,大號於東福。意思是兒子福如東海,長命百歲。但這好名字並沒有換來三斷的健康成長,病災仍聚其一身難以除卻。一天,三斷又大病深重,生命危在旦夕。其母害怕得不行,抱著他去村南愛國寺裡求佛祖保佑。

母親節快到了,聽一段發生在平原王廟“於三斷孝母的故事”

持寺高僧見病態深重的孩子很是同情,願意拯救他。就對其母說,要想孩子長命百歲,許辦兩件事兒,只有答應了這兩件事兒,孩子才能有命在。第一,孩子名字得改,孩子叫於東福不吉利。魚冬福,冬天天寒地凍,江河結冰,魚那會有福,只會有災。改叫於春常為好。魚在春天才會暢遊在水,興旺成長;第二,這孩子命相苦薄,只有歸了佛門,才會得到佛祖保佑,能長命百歲。

母親節快到了,聽一段發生在平原王廟“於三斷孝母的故事”

老母聽了,說,只要兒子能長命百歲,我全依了。於是她就把孩子舍給寺裡了。要兒子進寺廟當和尚,那就斷了於家的後了,三斷的父親和家人哪能答應。多次與三斷母親爭吵,還到寺裡抱回孩子。可母親痴心不改,說,寧可叫於家斷了後,也不能看著兒子短了命。她不但犟著家人把孩子抱回寺裡去,而且,她也在寺裡做起義工來。

小春常進了寺院,主持除了做佛事請求佛祖保佑他外,還配製些除病的丸藥叫他服用,更重要的是,還教他習練拳腳功夫,增強身體筋骨。小春常在寺廟裡健康地成長起來。小春常長大了,成了於三斷了。

母親節快到了,聽一段發生在平原王廟“於三斷孝母的故事”

三斷得知母親的初心,很是感激母親、孝順母親。母親老了,又得了癱瘓病,吃自己不能進食,他就一天三餐餵食母親;母親動不得,不能行走,他就揹著母親走路,到處去觀賞遊玩。有的地方請寺裡的僧人去打醮做佛事,他就揹著母親一起去。到那裡給東家要把椅子讓老人坐好,使老人和觀眾一起,觀看他們僧人演示打醮的佛事,使老人開心。

老人病了八年之久,他侍護不怠,孝敬有加。民國時期,曹夢九在平原做縣長,他得知此事後,很受感動,他親自到愛國寺裡去看望於三斷和他的老母親。並且,還帶去了豐厚的禮物。於三斷用黃面糕招待了曹夢九。曹夢九很高興,還當場贈詩一首,讚揚於三斷。

母親節快到了,聽一段發生在平原王廟“於三斷孝母的故事”

詩曰:一日三餐糜味飯,四季常穿無色衣。孝敬老人叫人贊,全縣榜樣就樹你!在於三斷的感召下,曹夢九每年過年時,也把全縣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請到縣裡來,擺宴招待,以示對老人們的孝敬。

老母過世後,於三斷很悲痛,他把老人葬在離寺院不遠的地方。他每夜三更起身,用孝袍兜土,在寺院前挖了個大坑,愣愣地給母親壅起一座象王侯墓一樣的大塚墳來。

母親節快到了,聽一段發生在平原王廟“於三斷孝母的故事”

於三斷成了全縣孝敬老人的榜樣。他死後,當時的國民黨平原縣政府,委託高莊村秀才,高長青撰文,為於三斷墳上樹了一塊墓碑,大讚他的孝母感恩的好心田好事蹟。可惜的是,後來,這塊墓碑被推倒砸壞,填到寺廟的井裡去了。現在於三斷的墳也被平掉不見了,愛國寺成了於莊的學校了,只有於三斷母親的大墓還在。

現在,於三斷於春常孝母的故事還牢牢地記在平原縣人們心中,這是永遠也抹不掉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