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有兩全之策,不過是懂得取捨

取捨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們到底該舍什麼、取什麼,它在於你的角色、你的定位,你的社會角色是什麼就決定了你要如何的取捨。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

人生難有兩全之策,不過是懂得取捨

印安說

攝影的藝術,是通曉攝什麼、不攝什麼的藝術。同理,讀書的藝術,是深知讀什麼、不讀什麼的藝術;生活的藝術,是徹悟追求什麼、不追求什麼的藝術。

印竹說

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合理;君子不苟求,求必仗義;君子不虛行,行必得正。

今天,說到有關“取捨”的話題,首先我就想到了孟子在《離婁篇》所說的那句“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平時我們口頭中常說的一句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孟子在這裡特別強調是人先要有所不為,而後才可以有為。這個寓意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

當我們每面對一個選擇的時候,一定需要先舍才能取,我們一定是從萬里挑一,是從森林中取一片樹葉。當我們去選、去說、去做的時候,一定是我們捨棄了另外的部分,這便是取捨的關係。

取捨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們到底該舍什麼、取什麼,它在於你的角色、你的定位,你的社會角色是什麼就決定了你要如何的取捨。

在這裡,仍然想跟大家分享《孟子 • 離婁篇》的一個故事。子產是鄭國的宰相,也是非常著名的賢人。《孟子》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人跟孟子說,說子產在鄭國主持政事的時候,曾經用自己乘坐的車、船去幫助老百姓渡過溱水和洧水。孟子聽了評論道:“這是小恩小惠的行為,子產並不懂得從政。

這句話說出來,在我們今天不覺得怎麼樣,在當時是引起一片譁然的。因為子產是春秋戰國時公認的一位賢臣,一位大德,連孔子都以他為榜樣呢。而孟子在這裡想說的是:他不是普通百姓,他是國之重臣,他更應該做的是儘快的修成走人的橋、修成過車馬的橋,這樣老百姓就不會為渡河而發愁了。

孔子認為,在上位者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門鳴鑼開道都可以,怎麼能夠去幫助百姓一個一個的渡河呢?如果執政的人要討每個人的歡心,那時間可就太不夠用了。

子產用自己乘坐的車船去幫助老百姓過河,這事在一般人看來是屬於愛民的美德因此傳為美談。

但孟子從政治家的角度來要求子產,則認為這是小恩小惠的行為,是治末而沒有治本,從根本意義上說是於事無補的。他認為:與其你這樣一個一個去幫助百姓過河,不如用你治理國家的權力去修橋造路,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樣人們就再也沒有過河的煩惱了。

政治家治國平天下當以大局為重,不應以小恩小惠取悅於人。如果只是從小事著眼,反而有沽名釣譽之嫌。諸葛亮也說“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就是這個道理了。而孟子所說的“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不僅僅說的是取捨,是如何選擇做更重要的事,也是說我們要懂得界。有了界,有了約束,我們才能夠更有大的作為。

對孩子來說,我們一定要先知道不做什麼,譬如讀書、譬如玩遊戲,在浩瀚的知識海洋裡,尤其是當今社會這個信息得來如此方便的時代,它是泥沙俱下的,

裡面有能夠滋養我們的營養,也有會汙染我們的病毒。在這裡,我們要有所不為,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個不為,包括不想、不說和不做。

當我們進入一個寺院的時候,首先進入的是四天王殿。其中的北方多聞天王手中拿的法器是一把傘,佛教造像中的法器都是有表法功能的,多聞為什麼要拿著一把傘呢?這正是在告訴我們,你要想博學多聞,必須先在心中撐起一把傘,你要能擁有抵禦汙染、抵抗誘惑的能力,這便是有所不為的能力。只有你先知道了防範什麼、抵禦什麼、什麼不能去做,你才能夠更好的做到博學多聞。

總之,古人從身、口、意、念四個方面為我們總結出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四句話。

“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這指的是我們從念頭上,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必須是符合道的。

“君子不徒語,語必合理”也就是說我們每說的一句話必須是合乎道理的,不可信口妄言。

“君子不苟求,求必仗義”也就是說我們心中的每一個需求都是要以義為前提,以利他為前提,不能把所有的祈求都是利己的、自私自利的。

“君子不虛行,行必得正”這個說的是我們的每一個行為必須符合正道

我想,只要我們牢牢記住這四句話,我們一定能夠把握住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只要我們能夠真正懂得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們便會道路越來越寬廣、心量越來越寬廣!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講 師 簡 介

人生難有兩全之策,不過是懂得取捨

付健(印竹)萃辰天心國學傳播集團總裁

萃辰天心國學傳播集團總裁,中國國學院執行院長,成人教育專家,國內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自2007年創辦萃辰天心書院,先後在書院開講《金剛經》《心經》《史記》《道德經》等經典課程,並倡導開設中國式禮拜——半日禪修,研發首創“明心見性香茶花”系列課程,並在CCTV接受著名主持人陸一鳴採訪,暢談國學,著有自身感悟散文集《跟隨》一書。

國學不僅是知識更是能量,相信國學的力量!——付 健

人生難有兩全之策,不過是懂得取捨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學習聖賢經典,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進國學,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趕快關注我們,每天輕鬆學國學。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