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拉卜楞寺,是甘南最大的寺院,已有300多年曆史,是甘南旅遊的必經打卡地之一。

到拉卜楞寺的時候,正趕上晚課。在通往寺院的路上,很多喇嘛,或三五成群,或形隻影單,絡繹不絕往大殿走去。

這真的是街拍甘南藏式風情的大好時機啊!

出於對喇嘛尊重的考慮,只能遠遠地,用長焦拍攝,或者,偷拍。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喇嘛的年紀分佈,相差很大,有5、60歲已經滿臉滄桑的,也有幾歲、十幾歲一臉稚氣的。

上面照片中的三個小喇嘛,看起來就是十幾歲,估計這個年齡也不需要做晚課,所以他們不像那些步履匆匆的喇嘛,都是一臉凝重。

幾個人在開心地討論著什麼,滿臉都是稚嫩和幸福的笑容。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拉卜楞寺鎏金的屋頂,層層疊疊,在夕陽的照射下,更顯得金碧輝煌,氣象萬千。

喇嘛大部分都是紅袍,紅披風,黑色的藏靴。遠遠望去,就是一抹抹在藏式風情中跳動的紅色。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成群結隊的喇嘛,最後都在往大殿匯合。

大殿和周邊的偏殿,還有喇嘛的住所,也都非常有民族特色。

拉卜楞寺的遊記很多,但涉及到周邊建築的,比較少。這些建築細節都非常精美,如果來這邊旅遊,可以順帶留意一下,你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的。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例如上面這張照片,就是其中的一個門楣,極盡精美之能勢。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這是拉卜楞寺的大殿。那一抹抹晃動的紅,蘊含著濃濃的藏式風情,跟金頂、碧瓦、白牆、黃木窗、黑窗框的寺廟大殿,極為相配。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大殿門口,站著一位面貌冷峻、氣勢威嚴的老喇嘛,穿戴也與一般的喇嘛不同。

看上去,就像是檢閱小學生是否上課遲到的訓導主任。

透過敞開的殿門,可以看到,大殿裡面的空地上,已經坐滿了密密麻麻準備晚課的喇嘛。

我們也只能遠遠地看一眼,不好上前,更不好拍照。

其他過來旅遊的遊客,都在門外逡巡,不敢進去,也不敢問讓不讓進去。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長焦的好處,就在於可以遠遠地拍下一些你想拍的風景,而不至於打擾到不該打擾到的人。

這就是我們在路口的時候,拍下來的。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這張,更清晰一些。

看人家紅色的運動鞋,跟紅色的袍服,很是相配呢!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這種粉色的袍服,也見過幾次,但並不多,不知道是職位,還是工作性質上的區分。

話說藏區喇嘛的身材,明顯比中原的和尚、道士,要粗壯得多,可能和飲食有關吧。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棕色的麻布藏袍,也能穿出不一樣的風情。

關鍵在於,由誰來穿!

旁邊那個孩子的眼神兒、表情,是亮點!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這一看,就是一位歷盡風霜的老奶奶。

很普通的帽子,很普通的藏袍,很普通的裙褂,很普通的柺杖,不普通的,是滿臉的滄桑和堅毅。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也有很多藏民,在不停地搖著轉經輪,給自己和家人祈福。

希望他們能夠消災解難,安康順遂。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夏河的街道上,也有很多采購的喇嘛。

這些喇嘛用的手機,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蘋果。看來當喇嘛的收入,還是很不錯的。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這是街頭賣唱藝人。說是賣唱,實際上那塊牌子上寫的是"求助"。

我們和其他遊客一樣,就是看看,不說話。

看來騙子在哪裡都有,天下烏鴉一般黑。

街拍甘南藏式風情: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

這是兩個修鞋的喇嘛,一個頭發已經花白了。

在北京,已經很久很久沒見到修鞋攤兒了,估計都被清到五環外了。

看來,很多古老的行業,在不同的地方,還是很有市場的。

甘南,那麼多藏式風情,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有時間的時候,翻看這些之前的照片,拉卜楞寺晚課、街頭賣唱藝人、修鞋的喇嘛,都會把我帶回到當時的環境中。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今年還想再去西北旅遊一次,再看看記憶中的七彩丹霞、卓爾山和甘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