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米长的“龙粽”手艺重现江湖,这么长的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

半米长的“龙粽”手艺重现江湖,这么长的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

遂昌自古以来有送端午的习俗,新女婿要挑选端午前一个吉日将备好的礼物送给岳父岳母,长棕成为最沉甸甸的厚礼留存至今。

送上亲手制作的长棕,代表了男方家对女方家的诚意。

半米长的“龙粽”手艺重现江湖,这么长的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

古时候,不管路有多远,山有多险峻。每到端午,女婿都会用扁担挑着长棕去丈母娘家,象征两夫妻恩恩爱爱长长久久,也有祝愿长辈长寿之意。

半米长的“龙粽”手艺重现江湖,这么长的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

长棕因棕身较长,人们总是将它切段与家人一起分享,因而还有「分享棕」的名号,家庭与同事之间共享一根长粽,其乐融融。

每到端午,老阿姨们便会在家包好长棕等着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回家团聚。从祖辈到孙辈,大家都为端午团聚从天南地北赶回来。

半米长的“龙粽”手艺重现江湖,这么长的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

遂昌包龙粽的阿姨

包龙粽比四角粽难度要高得多,需用数张野生箬叶,馅入馅料,再以生长在泉溪石壁上韧性极好的龙鬚草或棕榈丝均匀紧扎多圈。这样它会比一般粽子更密封,所以箬叶清香更弥久,粽子也不易变质。

半米长的“龙粽”手艺重现江湖,这么长的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

然而,会包这种粽子的人越来越少,前几年几乎已经绝迹了。当地的赶街团队,觉得有必要做点什么,就组织培训了一批会包粽子的阿姨,从学会包20cm长的粽子开始,让这点星星之火延续了下来。

半米长的“龙粽”手艺重现江湖,这么长的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

(左)朵朵与(右)郑富明

左边这位是赶街团队的朵朵,右边这位是原食农业的郑富明,两个团队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在遂昌当地普及培训阿姨们包粽子,并且将这门手艺做到了相对标准化,并且严控食品安全,让一个地方性的手艺产业,真正做好了往外走的准备。

半米长的“龙粽”手艺重现江湖,这么长的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

经过自然造物、墨研社、好东西等中国设计团体的倾情参与,今年,你看到的龙粽不仅具有传统的工艺体现,也兼具了现代艺术的气息,不仅是家庭团聚,送亲朋长辈,同事领导都是很好的选择。

关注这个端午节,简直没有再比这个有情感沉淀的礼物了。

创造好生活,主妇一直在路上,今年还有七个月,跟主妇一起行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