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為什麼古代中國把日本稱為“扶桑”?

為什麼古代把日本稱為“扶桑”?

宋代詩人蔡襄作《耕園驛佛桑花》:“溪館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媚行人。可憐萬木調零盡,獨見繁枝爛熳新。清豔衣沾雲表露,幽香時過轍中塵。名園不肯爭顏色,灼灼夭桃野水濱。”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種名為佛桑的灌木植物。佛桑又名扶桑、佛槿等,因為它的葉子像桑葉,而且花朵碩大,四季開花,所以人們叫它為扶桑。在古書上,我們也稱日本為扶桑,這與扶桑花有關嗎?

冷知識:為什麼古代中國把日本稱為“扶桑”?

的確如此。

《山海經》中說,太陽從扶桑樹下升起,因而認為扶桑就是日出的地方,扶桑也就有了指代太陽的意 思。但是太陽所倚的神木究竟在哪裡,並沒有資料明確記載。屈原有詩曰:“飲餘馬於咸池兮,總餘轡乎扶桑。”漢朝王逸註釋說:“扶桑,日所扶木也。”明確指出扶桑木在日本。

將日本國名拆開解釋,“日”有太陽的意思,而“本”則有草木根,事物本源的意思。所以,按照古書註釋,“日本”正是太陽所出的地方。而在日本,很早就有地方以扶桑自稱。《南齊書·東南夷傳贊》中說:“東夷海外,碣石、扶桑。”因而,中國人便把日本稱為扶桑國。

但是,《梁書·扶桑國傳》卻有如下記載:“文身國,在倭國東北七千餘里……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裡……扶桑國者,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於是,有人據此否認日本就是扶桑國的說法。因為根據當時的國家方位推算,日本與扶桑國不吻合;而且一些古籍中,日本被稱作倭奴國,倭奴與扶桑是兩個地方。

所以他們認為,古書中所謂的扶桑,指的是現在美洲的墨西哥。同時,墨西哥出土的一些文物,與中國古籍所載吻合,使這個觀點更有說服力。儘管如此,大部分中國人還是相信,日本就是扶桑國。

擴展閱讀:倭

明朝中期,中國東南沿海倭寇猖獗。後來,在戚繼光等人的率領下,明軍取得了抗倭鬥爭的巨大勝利。那麼倭寇指的是誰,倭又指的是哪裡呢?

東漢史學家班固的《漢書》將日本諸島稱為“倭”,而當時的 日本人也沒有否定這一說法。因而,在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日本一直被稱為倭奴國。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的時候,倭奴人來漢朝貢,光武帝還曾賜“漢倭奴國王”金印給倭奴國王。

公元6世紀,倭國吸收外國先進技術,改革政治制度,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倭奴國王便將倭改為日本,自稱“日出處天子”。

所謂的倭寇,指的就是日本國內戰爭中落敗的武士,他們勾結海上流民,組成了海盜集團,以騷擾中國沿海諸地為生,中國人稱他們為倭寇。

為什麼有泰國人來自中國的說法?

泰國人跟中國人攀上了親戚,這可是一件新奇的事兒。雖然中國位於東亞而泰國位於東南亞,兩個國家相距不遠,但從長相、語言及生活習慣等方面看,中國人與泰國人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既然如此,泰國人又是怎樣和中國人扯上關係的呢?

冷知識:為什麼古代中國把日本稱為“扶桑”?

原來,很多學者認為泰國人來自中國,二者有著共同的祖先,所以才有了“兄弟”之說。有美國學者指出,泰國人的發源地在阿爾泰山和蒙古縱深地帶。泰國的歷史學家幹乍那克潘也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

中國學者尤中通過對《史記·南越尉陀列傳》、《漢書·兩粵傳》及《華陽國志》等史籍的考察,指出了泰人的祖先即是秦漢以來的百越部落。

另一位中國學者呂美珍則從語言學的角度進行了佐證。她認為,從發聲學上看,泰國人的語言與傣語和壯語有著共同的起源;從類型學上看,泰語也與傣語和壯語有著相同的結構。在這三種語言中,有500多個相同的詞根,而且語言和語法也是基本一致的。

儘管泰國人來自中國的說法被很多學者所認可,但有些泰國學者對此卻不以為然。在泰國的《文化藝術》雜誌上,曾刊登過一篇題為“泰國人來自何處”的文章,其中引用了蘇聯考古學家的考古證據,證明了阿爾泰山地區並沒有任何泰國人居住過的痕跡。

近年來,在泰國東北部的班清地區相繼出土了一批5000年前的歷史文物,這更讓一些泰國學者相信泰國人並非出自他處,而是在泰國土生土長的土著居民。關於泰國人的來源問題,雖然已經出現了很多觀點,而且似乎每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卻沒有一種能真正解開泰國人的來源之謎。

不過我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考古工作的進行,謎底終有被揭開的一天。

為什麼把男女間嫉妒情緒叫“吃醋”

人們常把男女間的嫉妒情緒叫“吃醋”,用“醋罈子”形容那些喜歡嫉妒的女子。

如《紅樓夢》的第三十一回中:“襲人聽了這話……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道:‘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們的不是。’晴雯聽她說‘我們’,自然是她和寶玉了,不覺又添了醋意……”

那麼“醋”是怎麼和嫉妒聯繫在一起的呢?

冷知識:為什麼古代中國把日本稱為“扶桑”?

據說唐太宗時期,房玄齡的老婆是個節烈女子。唐太宗多次想賞賜幾個美女給房玄齡做妾,但都被其妻橫加干涉,最後只能作罷。唐太宗不甘心,便令其在喝毒酒和納小妾之中選擇其一。

沒想到房夫人性格甚為剛烈,寧願一死也不在皇帝面前低頭,於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飲而盡。當房夫人含淚喝完後,才發現杯中只是酸酸的濃醋。從此人們便把“嫉妒”和“吃醋”聯繫起來,“吃醋” 便成了嫉妒的代名詞。

唐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曾經久居晉陽,所以“醋”也成為了唐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因為皇上喜歡吃,所以皇宮儲存的醋極多。據說,唐太宗年間,宰相房玄齡懼內是出了名的。他的妻子雖然霸道,但對房玄齡的衣食住行卻十分精心,從來都是自己一手料理,容不得別人插手。

一日,唐太宗請開國元勳赴御宴,酒足飯飽之際,房玄齡經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幾句不怕老婆的牛皮,已有幾分酒意的唐太宗乘著酒興,便賜給了房玄齡兩個美人。房玄齡不料酒後吹牛被皇上當了真,只得收了兩位美人,但一想到霸道的妻子,便愁得不知怎麼才好。

這時,有人給他打氣,說老婆再兇,也不敢把皇上賜的美人怎麼樣,房玄齡這才小心翼翼地將兩個美人領回家。不料,房玄齡的老婆卻不管皇上不皇上,一見房玄齡帶回兩個年輕、漂亮的小妾,馬上大發雷霆,指著房玄齡大吵大罵,並操起雞毛撣子大打出手,趕兩個“美人”出府。房玄齡見事情不對頭,只好將兩位美人送出府。

此事一出,馬上便被唐太宗君臣知道了。李世民想壓一壓宰相夫人的橫氣,便立即召宰相房玄齡和夫人問罪。房玄齡夫人也知此禍不小,勉勉強強地跟隨房玄齡來見唐太宗。

唐太宗見他們來到,指著兩位美女和一罈“毒酒”說:“我也不追究你違旨之罪,這裡有兩條路任你選擇,一條是領回二位美女,和和美美過日子,另一條是吃了這壇‘毒酒’,省得妒嫉旁人了。”

房玄齡深知夫人性情剛烈,怕夫人喝“毒酒”,急忙跪地求情。誰知李世民怒道:“汝身為當朝宰相,違旨抗命,還敢多言!”房夫人看了看二女容顏,見事已至此,知道自己年老色衰,一旦這二女進府,自己遲早要走違旨抗命這條路。與其受氣而死,不如喝了這壇“毒酒”痛快。

尚未待唐太宗再催,房夫人舉起罈子,“咕咚咚”將一罈“毒酒”喝光。房玄齡急得老淚縱橫,抱著夫人抽泣,眾臣子卻一起大笑起來,原來那罈子裡裝的並非毒酒,而是晉陽清源的食醋,根本無毒。

唐太宗見房夫人這樣的脾氣,嘆了口氣道:“房夫人,莫怨朕用這法子逼你,你妒心也太大了。不過念你寧死也戀著丈夫,朕收回成命。”房夫人料不到自己冒死喝“毒酒”會得了這麼個結果,雖然酸得要命,但心中高興萬分,房玄齡也破涕為笑。

從此,“吃醋”這個詞便成了女人妒忌的代名詞。另據《續文獻通考》載:“獅子日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說本此。”而獅子又常用來形容愛嫉妒的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