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意義(伯陽)

書籍是思想的延伸

如果沒有書籍,那麼所有的世界都得自己去拿腳步走一遍才能瞭解,所有的歷史,都只能靠自己挖墳才能瞭解。還沒走完所有的角落,也還沒挖完所有的墳,估計生命就要結束了,世界太大,靠腳走生命太短暫,只能靠思想去馳騁。 通過別人的思想延伸自己,這是一個捷徑。而如果因此而把自己埋葬在別人的思想裡,則又是一個不幸。既知道捷徑可用,也知道不幸可避,那麼才能夠踏著別人鋪就的臺階,在有限的生命裡面,更好的成就自己。

閱讀的意義(伯陽)

閱讀的變現是無形的

常聽人說,走了這麼多路,讀了這麼多書,還是活不明白。也有人說,讀了這麼多書,又有什麼用呢。不是說,這邊讀完一本書,那邊就馬上會有對應的產出。這樣把閱讀當成了進料口的讀法,營養也只能是飼料層次的了。書的營養不在於吃,而在於通達,在於心領神會。

閱讀真正改變的,是一個人的氣韻。更具象的和實際的,是改變一個人的心智結構。不閱讀,是一個人,閱讀了很多書,則又會變成另一個人。閱讀是通過改變一個人的根本心智,並驅動他去走向另一番人生,如果是增益自身修為的閱讀,那麼顯然這個變現,即是脫胎換骨本身。

閱讀的意義(伯陽)

閱讀最終還是要成為自己

做個思想實驗。一個星際空間站上,泡在營養液中插管子培養出來的嬰兒。他長大後,什麼都沒有接觸過,那麼他的自我認知會是什麼樣的?可以肯定,他沒有“自我意識”。因為他缺少一個文化模因和地圖。自我認同的形成,是後天的。它的關鍵,是文化模因和地圖。

所以,閱讀就是一種建構,你欽佩欣賞什麼人,讀他們的書,慢慢的就會構建出來與之相應的人格和自我認同。讀聖賢書的人,就會心懷天下。讀暢銷書的人,就會小布爾喬亞。書都不讀,只能讀圖的人,就只能一直處於心智低幼狀態。

成為什麼樣的人,關鍵在於自我認同這種文化人格的構建。而書籍和書籍裡面的那個人的氣韻,則是構建自我的基本素材。

閱讀的意義(伯陽)

有意義的理解力操練

為什麼兒童只能讀圖,不能讀字呢,因為理解力跟不上。如果一個兒童,一直不讀書呢,長大了之後,他的智力發育是不完全的。因為該長腦子的時候,沒有進行適應性訓練。

而理解力的低下,則是一生的缺陷。別人能通達的世界,自己看都看不見,別人能通透的現象,自己怎麼想也不明白。不學,不思,不讀,渾渾噩噩的度過了一生。快樂的豬,真的快樂嗎?那只是動物性的本能,不是真正的快樂。

快樂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比理解力的操練更難的事情。能通了之後,才能達,能達了之後,才能樂觀:觀世界瞭然於胸,翛然而往,翛然而來,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閱讀的意義(伯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