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城市“數據開放”指數發佈:上海第一,貴州第二

2018中國城市“數據開放”指數發佈:上海第一,貴州第二

5月26日在2018貴陽數博會上,復旦大學聯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信息中心數字中國研究院發佈了《2018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暨開放數林指數。

《報告》對我國46個省級、副省級和地市級政府的數據開放情況進行了評估,包括8個省級地方政府,38個副省級與地市級地方政府。評估指標體系共包括數據層、平臺層、準備度三個維度,每個維度下設有多級指標。

在所有的地方平臺中,現最好的是上海、貴陽兩地。在省級行政區排名中,指數得分最高的是上海,其次是貴州、山東、廣東、北京。這些地方都是我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的引領者。

更多詳細信息請看本文“開放數林指數分值與分析”章節

2018年中國開放數林指數分值與排名

2018 中國開放數林指數(省級)

2018中國城市“數據開放”指數發佈:上海第一,貴州第二

省級開放數林指數分值與排名如上圖所示,上海排名第一,貴州和山東分列第二、三位。從指數得分來看,上海與貴州處於第一梯隊,山東、廣東、北京三地位於第二梯隊,江西、浙江、寧夏等屬於第三梯隊。

2018 中國開放數林指數(副省級與地級)

2018中國城市“數據開放”指數發佈:上海第一,貴州第二

地市級(含副省級)開放數林指數分值與排名如上表所示,貴陽排名第一,遙遙領先,處於第一梯隊,哈爾濱、青島、廣州、濟南處於第二梯隊,佛山、濱州、深圳、東營、濰坊等處於第三梯隊。進入前十的城市中山東共佔據5席,廣東佔據3席。

評估方法

《報告》對我國46個省級、副省級和地市級政府的數據開放情況進行了評估,包括8個省級地方政府,38個副省級與地市級地方政府。評估指標體系共包括數據層、平臺層、準備度三個維度,每個維度下設有多級指標。數據層是“裡子”,是數據開放的核心;平臺層是“面子”,是政府開放數據和用戶獲取數據的載體;準備度是“底子”,是數據開放的基礎。

評估指標與權重

指標框架與權重

2018中國城市“數據開放”指數發佈:上海第一,貴州第二

報告採用網絡自動抓取和人工觀察方法採集數據。以2018年4月13日至2018年4月18日為數據採集週期。報告主體評估分析部分基於截至2018年4月18日從各地平臺上所採集的數據,而在對“動態更新”這一指標的評測中則使用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18日這一時間段內所採集的數據。

報告對採集到的有關各項指標的數據主要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交叉分析、文本分析、空間分析等分析方法。

結論與建議

1.及時造林,後來居上,提高“開放數林”覆蓋率

整體上,我國“開放數據、蔚然成林”的態勢已基本形成,東、南、西、北各方都生長出一批優良“數木”,山東、廣東已形成兩片區域性“數林”。然而,放眼全國,“綠洲”還形孤影隻,“沙漠”仍四野八荒。

與早期探索階段相比,當前我國政府數據開放的環境和條件已得到很大改善,上有國家政策的明確支持,下有各地實踐的成功經驗,天時地利,俱已齊備,建議各地政府儘早結束觀望,及時造林。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數據基礎好,社會需求高,卻仍存在大片空地,落後於不少中西部省市。這些地區尤應儘快開放,植“數”造林,學習前人經驗,利用後發優勢,力爭後“種”居上。已開放地區也要不忘初心,持續生長,探索前沿,突破難點,防止不進則退。

2.競相併生,枝杈相連,保護“開放數林”多樣性

多元創新、自由生長的“自然林”可能參差不齊,而集中建設、整齊劃一的“人工林”又難免千城一面。自然林,還是人工林?能長高長密的就是好林子。開放數據的目標是讓政府數據為人民所用,用戶的獲得感就是檢驗林子好壞的最高標準。

建議國家和地方層面著力於制定基本標準,托起底線水平,扶植弱小樹苗,解綁優質“數木”。

3.保持樹形,監測態勢,促進“開放數林”可持續生長

準備度是底子,平臺是面子,數據是裡子,一棵好數木需三者兼備,缺一不可。只有根系發達,土壤肥沃,雨露充足,勤於澆水施肥,才能保證數木的茁壯生長;也只有枝幹粗壯,枝杈舒展,才能帶來成蔭如蓋,葉茂花開。因此,建議各級政府在推動數據開放時一面夯實基礎,營造環境,一面提升平臺體驗,開放優質數據。只有注重根系、枝幹、樹葉三者平衡生長,保持樹形健康,才能促進開放數林可持續生長。

在數據開放的過程中,建立國家和地方層面建立起數據開放監督考核體系,隨時留意區域內生長滯後、質量不佳或畸形發展的“數木”,及時剪枝修“數”、調控長勢。各地之間既要學習趕超,又要協調聯動,不同層級和地域的平臺之間相互鏈接,關聯數據,便於用戶尋找和獲取

4.不斷修剪,精耕細作,滿足用戶對“開放數林”的嚮往

政府數據開放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的工作,開放數林需在多個層面不斷修剪,精耕細作。

準備度是今年的新增維度,重點關注法規與政策、領導力和組織保障。報告發現,目前各地法規與政策中關於數據糾錯機制、人財物保障、監督考核機制、平臺安全、風險管理、溝通機制、開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以及部門領導支持、組織創新應用活動等指標的達標情況普遍較低,建議國家層面及時提出要求,做出指引。

數據質量的要求等指標則不僅整體達標率低,而且地區間差異較大,需要國家層面加強引導,落後地方加快追趕。建議國家層面儘快制定開放數據標準,對開放數據的格式、質量和數量做出明確要求,提升全國整體水平。

合作團體

2018中國城市“數據開放”指數發佈:上海第一,貴州第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