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就是因為它的不可替代性,經久不衰性。比如說四大名著直到現在人們已經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但是每次看起來依然還是津津有味。章金萊飾演的孫悟空已經根深蒂固的留在了人們的心中,大家都覺得孫悟空就應該是那個樣子的。

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1、這些影視作品一旦被觀眾所接受,就會形成深刻的印象,以後翻拍的作品觀眾無疑會去比較,先入為主。

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2、時代的特點,那個時代物質匱乏,電影和電視劇的數量還比較少,能看到一部就很稀奇了。所以,也會格外用心看,自然印象很深。

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3、老版作品精工出細活,老版《西遊記》花了幾年時間,才拍了15集,僅僅才一半,這樣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去打磨作品,有長時間的沉澱,藝術效果自然就高了。現在的影視劇,為了迎合市場,後期處理也是嚴重不到位,急於拋向市場盈利,自然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4、老版中有許多實力演員貢獻自己精湛的演技,四大名著,金庸武俠,白娘子、封神榜等等在當時都受到很大的重視,請來眾多實力派演員,那個時候演員的片酬不高,六小齡童演孫悟空一集才70多塊錢,而且他是劇組工資最高的。現如今一部影視劇基本只有男一號女一號請些一線明星,如果再多,劇組經費吃不消。如今的天價片酬,在當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5、新版的翻拍劇跟這個商業時代有著很大的關係,人心浮躁,再也不可能慢慢精雕細琢一部作品,新演員演技爛,編劇沒新意,導演水平差,服裝造型不走心,可能除了特效好一點,其他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很爛,除了一幫腦殘粉還有小年輕誰會看這種圈錢之作呢?比如新版的《尋秦記》。

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6、很多翻拍劇雖然在攝影技術、道具與場景上大大超越了舊作,但是演員表演與故事新意並沒有改變多少,屬於換湯不換藥,都是看過的劇情,沒點新意,你說會有多少人看呢?

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7、懷舊情緒的觸動,人上了一定的年紀,極其容易懷舊,對自己童年時期看過的影視作品念念不忘,多年後,在拿出來看,就像一個失散多年的老朋友再次重聚,會熱淚滿眶,回想起那段歲月所經歷的某一件事或某人。趙雅芝的白娘子。六小齡童的孫悟空,83射鵰無疑是多少代人集體的回憶。

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當然,翻拍的不一定就是爛的,老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上世紀60年代,金庸劇就開始拍攝,可是當時拍攝技術、導演能力以及演員、劇本、佈景都顯得很稚嫩,很多細節可能都沒有顧及到,我們現在看肯定感覺不爽,這種情況直到80年代才逐漸好轉,到了九十年代已經完全成熟。導演編劇水平不斷提高,演員不斷揣摩角色該怎麼演,特效也在進步,插曲更加走心用心,一首比一首燃爆,金庸劇在此時達到了巔峰。2000年以後除了幾部不錯的,大多數翻拍都在退步。可以說六七十年代是在摸索,八九十年代的翻拍劇是在不斷突破,不斷進步,2000年以後大陸翻拍劇也算比較用心,可是到了近幾年,除了極少數的幾部,翻拍的作品完全是為了圈錢了。

為什麼翻拍劇很多,超越經典的卻寥寥無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