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王茅”的前世今生

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往往是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王茅同樣如此。提起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的王茅,繞不開茅臺,因為它是茅臺的前身之一。巴拿馬金獎因茅臺而被人熟知,而1915年獲獎的酒就是王茅。

建國前的王茅發展史

1879年(光緒五年),仁懷縣大地主石榮霄(又名王榮)、孫全太和“天和號”老闆王立夫合股收購“偈盛酒號”,為紀念三人合股,取石、孫兩人名字及“天和號”店名各一字,將其更名為“榮太和酒坊”。1915年孫全太因忙於習水等地生意,無暇參與酒坊經營,退出酒坊,酒坊改名為“榮和酒坊”。

1915年,美國舉辦“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和酒坊(王茅)及成義燒坊(華茅)均有產品送展,當時農業部未加區分,一概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對外統稱“茅臺酒”。茅臺酒因包裝陳舊,無人問津,被中國代表佯裝失手摔碎,頓時酒香四溢,參觀者們紛紛聞香而至,專業人士競相品評,被高級評審委員會授予金獎,從此蜚聲中外,享有“世界三大蒸餾名酒”的美譽,其中“王茅”被譽為“天下第一茅”。

獲獎歸來,榮和燒坊及成義燒坊對金獎所屬爭議不下,縣商會難於裁決,呈文到省,乃於1918年(民國七年),由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獎狀、獎牌由仁懷縣商會保存,兩家燒坊所產的茅臺酒均可在商標上標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字樣。至此,這場被稱為中國酒業發展史上第一樁知識產權官司,歷經數年終以“和為貴”的方式了結。

扒一扒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王茅”的前世今生

1918年,貴州省公署對茅臺酒巴拿馬金獎之爭的裁決書

石榮霄,為石家養子,原本姓王,後來認祖歸宗改名為王榮。“天和號”老闆王立夫病逝後,其後人退出酒坊股份,“榮和酒坊”被王榮後人王澤生(王榮的孫輩,王秉乾之父)掌控。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四渡赤水途經茅臺鎮,榮和燒坊用美酒慰勞紅軍。由於當時缺醫少藥,大部分紅軍捨不得享用來之不易的美酒,用其代替藥物擦拭傷口以起到消炎去腫的效果。

扒一扒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王茅”的前世今生

《茅臺酒廠志》序言中提及王茅和王秉乾

1945年10月10日,國民政府蔣介石委員長用巴拿馬金獎“王茅”酒款待毛澤東主席,該酒由榮和燒坊企業主,時任茅臺鎮鎮長兼當地學校校長的王秉乾提供。

扒一扒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王茅”的前世今生

毛先生與蔣先生唯一的一次歷史共飲

建國後的王茅發展史

1949年 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欽定榮和燒坊酒為開*國*大典第一宴專用白酒。同年,王澤生去世,燒坊由他的兒子王秉乾繼續經營,窖坑由兩個增加到四個,後來又陸續增加,生產能力最高達到1.2萬公斤,常年產量平均在5千公斤左右。

新*中*國建立後,王秉乾家庭定地主成份。1951年2月20日,仁懷縣人民法庭第37號刑事判決書中稱“王秉乾為首陰謀支持匪特武裝判變”等罪行判以極刑。

扒一扒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王茅”的前世今生

判決書的影印資料

1951年、1952年,仁懷縣人民政府通過購買、沒收的方式將茅臺鎮名氣最大、規模最大的 “榮和燒坊”、“成義燒坊”及“恆興燒坊” 等三傢俬營酒坊合併,成立了國營茅臺酒廠。

扒一扒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王茅”的前世今生

“榮和”、“成義”、、“恆興”三家燒坊合併的相關檔案

1988年,茅臺酒廠為了保護王茅的知識產權,註冊了 “王茅”的商標。為紀念王秉乾為茅臺酒做出的卓越貢獻,於1997年,茅臺國酒文化城為“王茅”傳人王秉乾塑像。

扒一扒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王茅”的前世今生

茅臺國酒文化城王秉(丙)乾的塑像

扒一扒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王茅”的前世今生

王秉(丙)乾簡介

新時代的王茅發展史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王茅漸漸離開公眾的視野,留給公眾的多是“怒擲酒瓶振國威,香驚四座奪金獎”的驚世一摔及“風來隔壁千家醉,雨過開瓶十里香”的流芳美譽。

2015年春季全國糖酒會,恰逢巴拿馬金獎百年,王茅酒開始被業內業外追憶,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順勢重啟王茅品牌。2015年3月24日,王茅·百年印象亮相由茅臺股份主辦的“久別重逢,貴州歸來”成都發佈會。

扒一扒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王茅”的前世今生

王茅亮相“久別重逢·貴州歸來”發佈會

王茅由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金色的瓶蓋、紅色的鋼琴漆瓶身,瓶身上栩栩如生的綵女飛天圖,共同構成了王茅的新包裝。懷舊1915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歲月悠悠,百年印象盡在“王茅”。

扒一扒被譽為天下第一茅“王茅”的前世今生

久別重逢的王茅酒

據悉,目前茅臺股份已經全面停產王茅酒,王茅品牌被作為戰略性儲備品牌被“雪藏”,目前王茅酒全球存量僅剩60噸。

文章由海納趙冬雪整理,不代表大家酒評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