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最愛吃糕點零食,郁達夫愛吃海鮮 這些文學大師原來是吃貨!


袁世凱 民國吃家第一人 吃貨指數:★★★★★ 民國吃家的第一人還要算袁世凱,喜好清宮菜,但更鐘愛家鄉河南的美食;他娶了九房姨太太,其中多位都擅做菜,包括蘇菜、天津菜、高麗菜等等,也是有口福。 袁世凱胃口好,很會吃,餐具都是大一號。早餐除了要吃雞絲麵,他還要吃一大盤白饅頭,一大盤雞蛋,咖啡或茶一杯,餅乾數片。午餐和晚餐除了正餐外,外加4個雞蛋。近60歲時他還能吃下整隻雞。

和慈禧一樣,袁世凱也愛吃清蒸鴨子,尤其是鴨皮,且吃相不改武人特色:大口嚼著,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這道菜的鴨子得專門飼養,喂的是鹿茸拌高粱。 更絕的是袁世凱愛吃人參、鹿茸之類的滋補品,但不像常人那樣用水煎服,而是大把大把放嘴裡嚼,每天還要喝兩個奶媽擠出來的人奶,有時候吃得直流鼻血。

魯迅 愛吃零食愛吃辣,每頓飯必喝酒。 吃貨指數:★★★★★ 都說魯迅筆下功夫厲害,在“吃”上也不落空,在北京生活期間,到處尋摸好館子吃好吃的。著名的“八大樓”和“八大居”,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他的足跡。 魯迅每頓飯必喝酒,酒量不大,但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因此,魯迅很喜歡當時北京廣和居的一道叫“三不粘”的菜,這道菜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湯匙舀食時,要一不粘匙,二不粘盤,三不粘牙,清爽利口。


雖然我們印象中的魯迅總是嚴肅的,但是你能想象魯迅其實超愛吃零食和點心嘛。在教育部供職時,每到發薪的日子,魯迅會順路到一家法國麵包房買兩款奶油蛋糕,1銀元20個,算非常昂貴的食物了,主要用來孝敬母親,他自己也吃幾個。他最喜歡的糕點是蜜糖漿黏的滿族點心薩其馬。。

郁達夫 嗜酒愛吃,酷愛福建小吃大餐 作為文才風流,小說、散文、詩歌樣樣精妙的作家郁達夫,同樣也是一位美食家。“郁達夫生就一副好胃口“,他的夫人王映霞曾回憶郁達夫“一餐可以吃一斤重的甲魚或一隻童子雞。” 郁達夫生在浙江富陽,富春江裡的河鮮,稻田裡的時蔬,給了郁達夫敏感的味覺和美食基因。富陽山水奠定了郁達夫嗜酒愛吃的習慣,福建的小吃和大餐把他送上了美食天堂。

1932年4月5日在聚豐園,郁達夫請魯迅夫婦、柳亞子夫婦邊喝邊聊。魯迅晚年得子,對許廣平很愛。生完孩子的兩年中,魯迅花了很大心血照顧他們母子。郁達夫飯桌上就打趣說,你這些年辛苦了吧。魯迅有些靦腆,當場回答:“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才是魯迅這口金句的真實出處,沒了一幅“革命”的派頭,卻多了濃濃的人情味兒。


張大千 講究食材要鮮活,從不吃過夜蔬菜。 張大千是四川人,四川的飲食文化對他的影響尤為深遠。他口味重,偏愛麻辣和醇香。他對食療的要求極其苛刻,講究食材要鮮活,從不吃過夜蔬菜。 在敦煌作畫的兩年七個月裡,即使受到了當地食材匱乏的影響,張大千也能在當地尋找食材自創美味。他在敦煌時曾留下一份食單,寫著這樣幾道菜:白煮大塊羊肉、蜜汁火腿、榆錢炒蛋、嫩苜蓿炒雞片、鮮蘑菇燉羊雜、鮑魚燉雞。

晚年定居臺北,張大千和京劇名伶郭小莊結為忘年交。他親自動手,請對方吃牛肉麵。張大千的牛肉麵分兩種,一是紅燒,一是清燉,麵條有寬有細,可供選擇。他在湯里加了花雕酒,做紅燒牛肉麵時炒豆瓣醬很關鍵,用小火燉4個小時;清燉牛肉麵則自始至終用中火,還要不斷地撇油和浮沫,讓湯清澈見底。郭小莊平時為保持身材吃得很少,卻也禁不住誘惑,一口氣吃下三大碗。

張學良 一生漂泊,口味常變 因為母親奶水少,張學良是喝米湯長大的。別的孩子在東院大廚房用餐,只有張學良跟著父親吃小灶。有一次,銀行經理卞福孫請客,張學良對他家的紅燒肉讚不絕口,寫信要求借用卞家的廚師。這一借就沒還,張學良給這名擅做紅燒肉的廚師開的月薪是每月30大洋。


因為母親奶水少,張學良是喝米湯長大的。別的孩子在東院大廚房用餐,只有張學良跟著父親吃小灶。有一次,銀行經理卞福孫請客,張學良對他家的紅燒肉讚不絕口,寫信要求借用卞家的廚師。這一借就沒還,張學良給這名擅做紅燒肉的廚師開的月薪是每月30大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