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丹讲述飞机增雨全过程,原来这么不容易


下午,跟随阜新市飞机增雨作业小分队赶往锦州湾机场,同行的是阜新市增雨作业服务的新疆通航机组成员。

天空下着小雨,同行人早早进入机场,等待增雨的最佳时机和起飞指令。

时间过的有些缓慢,市气象局副局长始终保持着与市气象台指挥中心的通话,而机长则密切注意着机场塔台的指令。

“ 作业时机很好,但机场地面风速过大,不适合起飞。”机长的语气中带着焦急。

终于,焦急等待的 B-3850 终于“捕捉”到一个可以起飞的空当,果断冒雨起飞。

“高度 4000,后舱准备点火。”随着机长发出的指令,飞机已从锦州湾机场飞到阜新境内清河门区上空。

点火成功,只见舷窗外厚厚的云层映衬下,一股蓝色的火苗开始喷发。

机长简单地讲解,“原理就是燃烧喷发的碘化银撒进云层的水汽当中,并以此形成凝结核,促使雨滴的加速形成和下落。

” 飞机是沿着一条“蛇”形线路飞行作业。从清河门区直飞彰武县城 — —彰武县四堡子镇 — —阜蒙县平安地镇 — —泡子镇 — —福兴地镇 — —大板镇 — —东梁镇 — —于寺镇 — —清河门区 — —回到锦州湾机场。

整个降雨过程 持续3个多小时、颠簸,让人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疲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