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女童服藥後突然離世,給全體醫生敲響警鐘!

兩歲女童服藥後突然離世,給全體醫生敲響警鐘!

在兒童用藥方面,廣大基層醫生一定要警慎。

通過這件事,足以給我們敲響警鐘,在兒童用藥方面,廣大基層醫生一定要警慎。

熟悉兒童各年齡段的發育特點,明確診斷,合理用藥,選擇適合兒童的劑型和給藥特點,兒童給藥以口服為主。

3歲以下嬰幼兒吞嚥片劑有一定困難,如吞嚥不慎,會誤入氣管造成咳嗆。故最好選用液體劑型,如糖漿劑、合劑或顆粒劑、速溶片劑等兒童易於接受的劑型。

兒童用藥還應注意藥物的色、香、味和外觀,去除藥物的異味及苦味,使兒童樂於服用。

兒童的肌肉尚不發達,肌內注射和皮下注射藥物吸收不好,而靜脈給藥吸收快而可靠,故通常在病情嚴重時選擇靜脈給藥。

兒童外用藥品要謹慎。兒童的皮膚、粘膜面積相對較大,皮膚薄而嬌嫩,外用藥通過皮膚粘膜吸收比成人多,容易引起中毒反應。

一些藥品兒童不宜使用:

喹諾酮類抗菌藥: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沙星等沙星類藥品可能會抑制軟骨發育,因此18歲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四環素類抗生素:能使兒童牙齒染黃,故8歲以下兒童禁服。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鏈黴素等,有腎臟毒性和耳毒性,使用不當會引起耳聾,留下終生遺憾。長期使用皮質激素類藥物可能造成兒童生長遲緩,影響身高。

藥物種類不可過多,避免重複應用作用相同的藥品而造成體內藥量蓄積,產生毒性反應。

兒童藥物劑量選擇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種:

根據兒童年齡計算

①Fried公式嬰兒藥物劑量=月齡×成人劑量/150

②Young公式小兒藥物劑量=(年齡×成人劑量)/(年齡+12)

③其他公式

1歲以內兒童用量=0.01×(月齡+3)×成人劑量

1歲以上兒童用量=0.05×(月齡+2)×成人劑量

根據兒童體重計算

①若已知兒童的每千克體重劑量

直接乘以體重即可得1日或1次劑量。如口服氨苄西林,劑量標明為1日每千克體重20~80mg,分4次服用。如兒童體重為15kg,即為:

(20~80)×15=300~1200mg,分成4次,即為一次75~300mg。

②如不知兒童每千克體重劑量

可按下式計算:

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重(kg)/70

③如不知道兒童的體重多少

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1~6個月小兒體重(kg)=月齡×0.6+3

7~12個月小兒體重(kg)=月齡×0.5+3

1~10歲小兒體重(kg)=年齡×2+8

如所得結果不是整數,為便於服藥可稍做調整。用體重計算年長兒童的劑量時,為避免劑量過大,應選用劑量的下限。反之,對嬰幼兒可選擇劑量的上限以防藥量偏低。

根據體表面積計算

如體重≤30kg,小兒體表面積(m2)=(體重×0.035)+0.1;

如體重>30kg,小兒體表面積(m2)=(體重-30)×0.02+1.05。

或用下表折算兒童體表面積。

兒童體重與體表面積粗略折算表:

兩歲女童服藥後突然離世,給全體醫生敲響警鐘!

上表不適宜體重大於30kg的兒童,對10歲以上的兒童,每增加5kg體重,體表面積增加0.10m2,如:

體表面積(30kg)=1.15㎡,

體表面積(35kg)=1.25㎡,

體表面積(50kg)=1.55㎡,

體表面積(70kg)=1.73㎡。

體重超過50kg時,則每增加10kg體重,體表面積增加0.10㎡。

①若已知每平方米劑量,直接乘以個人的體表面積即可。

②若不知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劑量,可按下式計算。

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表面積(m2)/1.73㎡

兒童用藥本是個很大的難題,真心希望每個天使生病的時候都有家人給予正確的給藥途徑,也希望這些常用的兒童藥物劑量選擇方法能幫助到大家,願每個天使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