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所所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論述中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闖出了一條新路、好路。尤其是過去五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取得多點突破,大國開放新格局初步確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

黨的十九大描述了我國未來30年發展的前景。實現這一美好願景,重要動力之一在於全面深化改革。從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看,我國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就需要抓住當前到2020這幾年的關鍵時期,在多個方面重大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突破,實現制度創新需求與供給的匹配。

抓住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幾年,是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轉向高質量發展,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大的需求。

一是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消費拉動為主轉變。進入新時代,近14億人的消費大市場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潛力。加快形成消費主導的投資轉型,優化供給質量、結構、效率,既有利於破解我國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主要矛盾,也促進投資更有效率,更可持續。

二是由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當前,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發生,新技術、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等快速發展,成為引領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與產業變革的重要推動力。加快技術變革,加快新經濟發展,加快新舊動能的融合升級,是實現創新發展的現實需求。

三是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

我國總體上進入到工業化後期,產業結構向服務業主導轉型趨勢明顯。尤其是適應國民服務型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加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是我國工業由大變強的根本途徑。

四是由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融合發展轉變。實現由城鄉二元向城鄉融合發展轉變,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推動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矛盾,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這就需要以鄉村振興助力城鄉和進程,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重塑城鄉關係。

五是由總量發展導向向綠色發展導向轉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不僅需要開展環境治理,更要加快綠色生產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的轉型,形成綠色發展的產業體系和消費體系,走出一條保護與發展並舉的新路子。

突出重點,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擴大有效制度供給

第一,著力構建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重點是以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當前,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對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依賴性全面增強。這需要確立以生產性服務業的大發展引領製造業轉型升級,增強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活力,降低生產性服務業運行成本。究其重點,一是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提供製度保障;二是加快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第二,加快推進要素價格改革。重點是進一步完善壟斷行業價格形成機制。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總體思路,深化壟斷行業價格改革,區分競爭性和自然壟斷環節,建立不同的價格形成機制。能夠放開的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穩步放開由市場調節引入競爭機制;對於自然壟斷環節,保留政府定價,建立健全成本監審規則和定價機制,推進科學定價。

第三,完善產權保護,推進產權保護制度化、法治化進程。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而且能夠增強人民群眾財產的安全感,增強社會信心和穩定社會預期,尤其是穩定民營資本預期。這就需要通過深化要素市場改革,理順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企業家保護機制。

第四,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要“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這涉及相當多的改革內容,重點之一在於,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適時推動由間接稅為主向直接稅為主轉變,以儘快改變直接稅比重偏低的狀況。同時,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導向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大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為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創造條件。

第五,以服務業開放為重點加快服務貿易發展。服務貿易已成為全球自由貿易進程的重點與焦點。新階段對外開放的關鍵是擴大服務業市場開放,以此促進服務貿易大發展。要以破除行政壟斷和市場壟斷為重點實現服務業市場準入的重大突破。其中包括:以建立內外資統一的負面清單為重點,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進一步縮小負面清單範圍,降低准入門檻,在服務業領域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未來幾年,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正處於十分關鍵的攻堅期。在發展的新時代,面對新環境、新形勢、新需求、新矛盾,需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