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黑科技EM引擎作為引擎並不可行

著名的黑科技EM引擎作為引擎並不可行

Credit: 123RF

近幾年來,著名的無工質引擎(EM引擎)——該系統在違反牛頓第三定律的情況下似乎產生了推動力——就像是卡在物理學家喉嚨上的一根刺。現在這個刺終於被拔下來了——一支物理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傳來信息說,他們測試了這個有爭議的無燃料推進系統,發現它毫無意義。

黑科技只剩下黑,物理學又回到了正常的軌道。可喜可賀。

來自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按圖紙建造了自己的EM 引擎,並分析了在各種條件下產生的力。隨後發現它確實產生了某種在理論上不應該存在的影響。

物理學家們在航空航天協會今年在法國舉辦的太空推進會議上公佈了他們的結果,承認這個系統出現了某種效應,但那不是推力。

他們將引擎放置在真空環境中,並用激光測量其運動。他們發現即便扭轉了磁場,甚至降低引擎的動力,驅動器繼續表現得好像始終如一。換而言之,造成運動的不是引擎本身,而是環境中的某些因素。

EM 引擎也被稱為“射頻諧振腔推進器”。想象一個含有電磁場的金屬錐體,它可以產生推力而不需要噴射出助推的物質。如果你還記得高中物理學的內容,就知道這違反了牛頓的反作用力定律或動量守恆定律。當然,確實有物理學家嘗試對這一現象做出邊緣性的解釋。

牛頓發現力是質量和加速度的組合。他還發現,力總是成對出現 ——力必然產生反作用力。

按道理,EM引擎不應該產生位移。

但早在2001年,人們就在實驗中發現,它確實發生了輕微的移動。

隨後,包括中國浙江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在內的實驗室,都報告說,觀察到了輕微的位移。NASA在2016年進行的實驗(並非最嚴格的)進一步確認,它差不多產生了幾毫牛頓的力。把一個蘋果切成一千塊,將其中一塊放到手中,你所感受到的重力幾乎與之相當。

這種微小的影響總是處於實驗誤差或外界干擾的尷尬的嫌疑境地。

儘管如此,一個不用推進劑的引擎,可以自行緩慢地提速,直到接近光速,這種技術實在太令人心馳神往了。因為相對論效應,要想讓傳統的火箭接近光速,所需的能量遠遠超過了整個太陽系的負荷。

如果研究出它的機制,然後優化提升它的性能,這樣一個系統可以讓我們在幾周內到達附近的火星,甚至可以在幾代人的時間裡達到其他遙遠的恆星星系。

就在去年,有傳言稱某個研究機構正在對該設備進行測試,希望找到現有物理定律中的漏洞,使得EM引擎成為革命性的航空航天手段。

那麼,之前實驗裡發生了什麼?這個謎題尚待解決,但現在看來,這種奇異的技術對於太空旅行來說完全無用。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確信,微弱的力量來自於設備的外部環境,很可能是由地球磁場作用於微波放大器產生的。任何未來的測試都需要屏蔽設備中的電纜以免受到磁場的影響。

毫無疑問,未來我們終將徹底揭開EM 引擎的所有秘密。

歷史充滿了失望,我們人類總希望通過微小的付出,換來巨大的收穫。永動機?該死的熱力學第二定律!NP=N?數學家從來不會心存僥倖!還有誰記得20世紀80年代的常溫核聚變醜聞?

好吧,也不要太沮喪,畢竟火箭工程師們仍然有一些來實現近光速旅行旅行的小技巧。

如果想要實現這些想法,還需要做很多工作,放棄我們對黑科技的妄想,是時候換乘另一匹馬了。

該研究發佈在西班牙2018年太空推進會議上,可在此處查閱。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