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当时钟出现之后,沙漏就进入了博物馆。而曾经作为沙漏最大生产基地的日本新泻县,也已经没有了沙漏匠人。

这是手望为你讲述的第135个故事

编者 / 小若

网络上曾经流传一个话题:畅想自己死后如何纪念此生,希望自己的骨灰装在什么容器里。

大概有一半的人是希望把骨灰洒向大海,也有人说想把骨灰刻成一张黑胶唱片,还有人想把骨灰烧成骨瓷咖啡杯,装满营养剂,埋在咖啡树下。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而在日本的一间沙漏制作铺「金子硝子工艺」曾接过一个订单,有人委托以母亲的遗骨制作成60分钟的沙漏。

这家铺子原本提供的是宠物骨灰沙漏的服务,将宠物骨灰和其他颜色的辅助沙混合,以特殊技术研磨,让骨灰在沙漏中流得更顺滑。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它弥补了很多宠物主人失去爱宠所带来的缺憾,将这一宠物留给主人的最后遗物,以最暖心的方式保存了下来。

相比于冷冰冰的骨灰坛,骨灰沙漏宛如一颗满载回忆的时空胶囊,它将美好锁住,仿佛死去的人从不曾离去。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沙漏,曾经也为人们认真地记录过时间的流逝,可现代化的发展却几乎不留余地地将它淘汰了。

靠着一系列齿轮运转的机械钟,到后来装上电池后指针就开始转动的石英钟,时间开始以秒计算,这种只能在规定时间内倒计时的沙漏钟,似乎也没有太多存在的价值了。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然而,在日本最长的一条河流信浓川边,却曾存在过一间小小工作室。

在那里有一位持续做着沙漏钟的工匠,40多年来从没动摇过做沙漏这件事情。他叫渡边寅三郎。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曾经有一个编剧想拜访渡边,以他的沙漏故事编写一部舞台剧。只可惜在项目策划中途,这个做沙漏的老人,却离开人世了。

那一年是2010年,渡边寅三郎也已经过了80岁。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大部分沙漏,会有一个木框。但渡边做的沙漏,却只有玻璃和沙。要让那么细小的玻璃管直接立起来,而且能够保持稳定,需要的技艺非比寻常。

渡边做玻璃沙漏的开始是先做沙。他所使用的沙,是被称为“矽酸”的干燥剂。那些天然的沙不适合做沙漏,因为杂质太多,而且不是圆的,每一粒都凹凸不平。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他要把沙放到平底锅用火加热,把水分蒸发掉。大概炒10分钟,让沙子含有20%的水分在里面就差不多了。

这一步犹如做料理一样讲究,火候和时间需要控制好,才不会让锅里的东西太干或太湿。如果太过干燥,沙子会全都附着在玻璃上面。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接下来要做沙漏的身体。

在他的小小工作室里,地上躺着很多长约2公尺的玻璃管,这些都是准备用来做沙漏的原型。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运用到玻璃切割技法来切割玻璃管,它们不是直接被工具切断的,而是因为热度,利用了玻璃随着高温而产生变化的特性。

因此,他让热集中在某一个位置,受热到一定程度玻璃管就可以切断了。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做出沙漏的原型后,他把玻璃管拿到喷枪的位置,准备来做沙漏的形状。渡边的工艺神奇之一在于那3支火柱。

他活用3支温度不一样的喷枪,做出了光滑的玻璃曲线。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首先,用低温的喷枪加热玻璃,然后用最高温的喷枪做出沙流下来的部分,即中间的凹弧。

再慢慢地把玻璃的两侧拉开,做出中间细的地方。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用热来加工玻璃的这个过程,十分考验对火候的控制。因为玻璃如果受热不均,会有反弹的倾向。

而两边受力不均匀,也无法形成中间的洞。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这一切,都是需要靠长年的经验实现。为了努力不做出质量不好的作品,他大概花了10年,才培养出了用手指头准确判断温度的感觉。

做出凹弧后,为了让玻璃自己立起来,还需要做出底部,即“瓶缘”,而这一过程所使用的道具,竟然只有一个小钳子。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只见渡边用小钳子一边转一边押,一直押到做出瓶缘为止。这一步最难的地方在于,玻璃烧太久的话会失败,不烧的话瓶缘又押不出来。

因此渡边这一底部的制作,当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能模仿。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接下来要把沙子装进玻璃管内。但是,要如何保证沙子流淌的时间,就是我们实际的时间呢?

你会发现,渡边装沙的面前,摆放着一个小小的时钟。他会配合着时钟上的时间,重复多次地调节沙量。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当你看到一个老人,对着时钟的秒针,一秒一秒静静等待又紧紧跟随、生怕错过一秒的这样一个画面,你会感动,时间竟可以如此被珍视着。

把沙放进去玻璃后,在另一边加上底,然后渡边的沙漏就完成了。只被玻璃包围的沙子静静地流下来,慢慢堆积的沙,仿佛可以清楚地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其实,在做沙漏之前,渡边是一名灯泡玻璃匠人,后来因为资本外流到工资低廉的地方,他失业了。

而他心中,一直有一种不甘平凡的追求,他想做出不一样的东西。当他选择做沙漏的时候,日本并没有任何工匠会这门工艺。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在过去的时间里,渡边每天都在面对玻璃,直到离开人世,他都没有一天是不碰到玻璃的。经过了40年的累积,他说自己才有了身为工匠的基础。

“笨蛋就要笨到底地研究下去,才稍微做出像样的东西。” 大师的一句话,让很多人自惭形秽。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他是一个很简单的匠人,就是想做出让人喜欢的东西,只是这样做着。不管历经多少岁月,他都如孩子般纯粹。

因此他的沙漏,从来不是只用来计算时间的道具,而是让人看着就能给人安心的物件。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经常有人将旅行带回来的沙子,拿给渡边帮忙做成回忆沙漏。本来,天然的沙子是不适合做沙漏的,但渡边却接受了这样的要求,因为他很重视每个人的希望。

“这对我来说与其是计时工具,还不如说享受沙子掉下来的时间,虽然只有3分、5分,可是只要静静地看着,心情就会跟着静下来。” 这是别人对渡边的评价。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这位匠人,是日本NHK电视台在2010年制作的纪录片《工匠达人》放映后,才被更多人知道。

纪录片一共20集,每集不到20分钟,记录了20位日本各地的国宝级工匠,没有一集不让人屏住呼吸观看的。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比如,在这个无论什么料理都能简单方便烹调的时代,有人却独爱蒸笼的原木味道。

完全不使用黏着剂,用樱花树皮一针一线索缝合出来,顽固地遵守着1000年以上的技术,做出独一无二的蒸笼。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有人坚持使用2000年的屋久杉,就为了制作一只原木钢笔,从笔尖到笔杆都是一人亲手包办完成。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还有人做了一辈子的扫帚,伴随着编草绳的声音度过了47年。

因为摺皱越强的扫帚草扫除垃圾的能力胜过吸尘器,特地栽培会造成摺皱的穗种子。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匠心的动人之处在于匠人们将职业融入生命,秉持着一颗“一生只专心做好一件事”的心,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沉默而不彷徨。

就如随着时代潮流的改变,日本很多地方的沙漏工匠都消失了,但作为玻璃工匠而生存的渡边寅三郎,却一直在逆境之中坚持制作为人们带来温暖的沙漏。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我觉得能够专注是最棒的时候。很快乐的努力做下去,这是真心话。接下来也会一样的吧。”

这是渡边生前说过的一句很童真的话。

——

以母亲的骨灰制成60分钟的沙漏,仿佛死去的人未曾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