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还有一座5A级景区 日后这里将成为“华北之肾”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洋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 336 平方千米。

白洋淀的水域构造独特。它既有异于中国南方的内陆湖泊,又不同于北方的人工水库,它不是连在一起的一片汪洋,而是由多条河流将各个淀泊连在一起,从而形成沟壕纵横,河淀相连,芦荡莲塘星罗棋布,一个个淀泊既相互分割又相互联结的布局。

白洋淀位于河北雄安新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366平方公里的水域内,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39个渔村点缀其中,是华北地区的“空调器”“晴雨表”,被喻为“华北之肾”。

事实上,白洋淀并非一直都那样浪漫和传奇。白洋淀是平原“浅碟式”湖泊,自身调蓄能力有限。尤其是春季,白洋淀蒸发量大,渗透量也大。多年来,白洋淀上游修建大中型水库143座,在疏浚河道的同时,基本拦截了上游来水,入淀流量逐年减少。上世纪60年代后,白洋淀的“干淀”现象频发。

为了让白洋淀在枯水期保持较高水位和较大水域面积,保护好“华北之肾”,白洋淀已先后实施20多次应急调水“解渴”。今年4月5日开始,保定市又通过王快、西大洋水库再次联合为主城区河道及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此次补水将持续到6月5日,预计白洋淀收水量为2800万立方米。


白洋淀8条入淀河流全部流经上游的保定市,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保定市加大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治理,在8条入淀河流治理中,建立了一支包含8名市级河长、260名县级河长、1621名乡级河长、4534名村级河长在内的河长队伍。

 在雄安新区设立之初,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就曾表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要从改善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全局着眼,将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同步开展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不久前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华北之肾’功能”。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淀、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对白洋淀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新区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大城市能达到雄安新区70%的蓝绿空间占比。”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新区将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