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下轄武宣縣各地旅遊景點簡介

武宣縣,又稱仙城,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桂林縣,置武仙縣,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武仙縣改稱武宣縣。

武宣縣位於廣西中部,來賓市東南部,地處北緯23°19-23°56,東經109°27-109°46。東北面與金秀縣為界,西南面與桂平市、貴港市毗鄰,西面與來賓市興賓區接壤,北面與象州縣交界,縣境面積1739.45平方公里。武宣縣地處低緯度,地處北迴歸線上,北迴歸線橫貫桐嶺鎮和思靈鄉,屬南亞熱帶氣候區。光熱豐富,雨量充沛;冬溫較高,偶有霜雪。地資源、水資源較為豐富,十分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

武宣縣礦產資源豐富,品種多,儲量大,質量好。主要礦種有鉛、鋅、石灰石、鐵、錳、硫鐵礦、重晶石、滑石、水晶、大理石、方解石、黃金、高嶺土、硅石等。武宣是山雄秀、水澄明、洞奇谷幽的旅遊勝地,素有“中留山水甲南天”之稱。東聳雙髻山、西有鳳凰嶺,南座獅子山、北立金雞山、中有仙人山、雙獅山、三臺山、五馬山、文筆峰等山峰。

行政區劃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武宣縣編戶為六里,即:在廂裡、東鄉里、武賴裡、古豪裡、西鄉里、北鄉里。

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將原六里劃分為9個區:城廂區、三里區、東鄉區、桐嶺區、通挽區、祿新區、二塘區、黃茆區、廟王區。

民國2年(1913年),分黃茆區增設金雞區。

民國22年7月1日,將全縣10個區合併為北河區、南河區兩個大區,區下編為鄉、鎮。23年鄉鎮如下:城廂鎮、三里鄉、東鄉鄉、桐嶺鄉、通挽鄉、祿新鄉、馬步鄉、二塘鄉、黃茆鄉、金雞鄉、大琳鄉、妙皇鄉。

1950年3月調整區劃,全縣劃分為東鄉、桐嶺、二塘、黃茆4個區和城廂鎮。

東鄉區(後改稱三里區)轄東鄉鄉、三里鄉。

桐嶺區(後改稱南河區)轄桐嶺鄉、通挽鄉、祿新鄉、馬步鄉。

二塘區轄二塘鄉、大琳鄉、妙皇鄉。

黃茆區轄黃茆鄉、金雞鄉。

1950年9月,全縣又劃分為東鄉、三里、桐嶺、通挽、祿新、二塘、黃茆、妙皇等8個區和武宣鎮,區下設小鄉。

1952年9月,武宣縣與象縣合併為石龍縣,現武宣縣區域為7個區:黃茆區、二塘區、三里區、東鄉區、桐嶺區、通挽區、祿新區,區下設小鄉。

1958年1月,石龍縣全縣撤區建鄉,現武宣縣區域為15個鄉:金雞鄉、黃茆鄉、二塘鄉、大琳鄉、武宣鄉、三里鄉、五福鄉、東鄉鄉、河馬鄉、桐嶺鄉、新龍鄉、通挽鄉、統安鄉(4月改為馬步鄉)、祿新鄉、思靈鄉。

1958年8月,石龍縣全縣鄉鎮改為人民公社,現武宣縣區域為15個人民公社,9月全縣又全併為9個人民公社,屬現武宣縣區域的有2個:紅旗人民公社(北河片)、幹勁沖天人民公社(南河片)

1959年3月,全縣又劃分為32個人民公社,現武宣縣區域有金雞、黃茆、二塘、大琳、武宣、三里、五福、東鄉、河馬、桐嶺、新龍、通挽、馬步、祿新、思靈等15個人民公社。

1962年3月29日,恢復武宣縣建制,9月全縣劃分為8個區:武宣區、三里區、東鄉區、桐嶺區、通挽區、祿新區、二塘區、黃茆區。

1969年1月,8個區改為8個人民公社。

1980年4月,武宣人民公社改為武宣鎮。

1984年10月,撤消人民公社,建立鄉、鎮人民政府,全縣劃分為1鎮10鄉:武宣鎮、三里鄉、東鄉鄉、河馬鄉、桐嶺鄉、通挽鄉、祿新鄉、思靈鄉、二塘鄉、黃茆鄉、金雞鄉。

1987年9月,劃武宣鎮、祿新鄉、桐嶺鄉部分村設立馬步鄉,分桐嶺鄉設新龍鄉。

1995年10月,桐嶺鄉、二塘鄉撤鄉改鎮。

1996年9月,通挽鄉、三里鄉、東鄉鄉分別撤鄉改鎮。

1997年10月,黃茆鄉撤鄉改鎮。

2003年2月,新龍鄉併入桐嶺鎮。

2005年6月,馬步鄉併入武宣鎮。

2005年7月,河馬鄉併入東鄉鎮

2014年5月8日,祿新鄉撤鄉建鎮,改為祿新鎮。

2015年武宣縣轄8個鎮、2個鄉

武宣鎮總面積194平方公里,總人口7.66萬人,轄: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城中、南河6個社區;洪師、大嶺、清水、長壽、草廠、大祿、武南、武北、陳家嶺、對河、馬步、雅村、官祿、統安、回龍、橋鞏、河耀17個行政村。

三里鎮總面積192.5平方公里,總人口4.2萬人,轄:三里、慕古、旺村、臺村、靈湖、東泉、長樂、五星、古立、朋村、三江、雙龍、五福、上江、下江15個行政村。

東鄉鎮總面積224.5平方公里,總人口5.9萬人,轄:三多、屯應、麻村、華樂、達昊、江村、平嶺、上棉、堡村、長塘、鄧寺、六良、莫村、李運、古例、河馬、合群、洛橋、武蘭、金崗、馬臺、王道、祿道、白沙、重上、寧村、祿廟、風沿28個行政村。

桐嶺鎮總面積201.1平方公里,總人口6.06萬人,轄:桐嶺、和律、和睦、大祥、石崗、祥龍、四安、盤龍、灣龍、龍山、馬來、馬料、新龍、仁漢、大同、良田16個行政村。

通挽鎮總面積84.8平方公里,總人口4.3萬人,轄:通挽、分嶺、大昌、尚黃、伏柳、大團、尚滿、江龍、花馬、安村、古佐11個行政村。

祿新鎮總面積125.8平方公里,總人口4.08萬人,轄:祿村、地有、上堂、瑤蘭、思布、復旦、新學、古杭、長嶺、蓮塘、佛子、大榮12個行政村。

二塘鎮總面積259.8平方公里,總人口5.3萬人,轄:二塘、甘嶺、渠盞、四通、樂業、光山、雙桂、眉山、朗村、樟村、小林、七星、平田、石耈、隴村、波耀、羊眷、上召、水村、大琳、麻碑、祿當22個行政村。

黃茆鎮總面積111.3平方公里,總人口2.7萬人,轄:黃茆街、周眷、玉村、新貴、大浪、根村、尚文、上額8個行政村。

思靈鄉總面積85.1平方公里,總人口2.53萬人,轄:靈池、山汶、古樟、馬山、思勞、甘棠、太平、朝東、雙林、河龍10個行政村。

金雞鄉總面積151.2平方公里,總人口2.05萬人,轄:馬良、馬王、新村、賴山、仁元、魚步、石祥、大坪8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摺疊位置境域

武宣縣位於廣西中部,來賓市東南部,地處北緯23°19-23°56,東經109°27-109°46。東北面與金秀縣為界,西南面與桂平市、貴港市毗鄰,西面與來賓市興賓區接壤,北面與象州縣交界,縣境面積1739.4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橫距50.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8.6公里。離廣西工業重鎮——柳州市(區)95公里,2015年12月三江至北海高速路武宣段開通,僅用1小時即可到達柳州,並在武宣縣城東、黃茆設有二個高速出入口。

摺疊地形地貌

縣境內地形大體中部低平、開闊,東西兩側稍隆起。最低是三里鎮泗孤洲海拔為41.5米,最高為東鄉雙髻山(1004.1米)旁的一無名山海拔1300.4米。東側山峰標高在海拔400米以上,西側山地標高在海拔200-400米之間,北低南高。從北到南地面標高一般在55-110米之間。地貌上,中部為岩溶緩坡低丘和洪積、沖積平原,間或土嶺石山交錯。向東走為岩溶壟崗過渡到低山、中山陡坡的砂岩、頁岩山區。向西走則為峰林石山窪地過渡為峰林石山槽地,系岩溶地貌類型。從全縣整體看,表現為三處長形盆地及兩片丘陵平原,即大琳盆地、東鄉至五福盆地、通挽至桐嶺盆地;從金雞圩沿武石公路到武宣至勒馬為一片沖積和丘陵平原,從古祿至甘棠為一片岩溶低丘平原。

摺疊氣候環境

武宣縣地處低緯度,地處北迴歸線上,北迴歸線橫貫桐嶺鎮和思靈鄉,屬南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49.9小時,年日照率為39%,年平均氣溫21.2℃,平均年降雨量1291.7毫米。光熱豐富,雨量充沛;冬溫較高,偶有霜雪。

摺疊水文環境

柳江和紅水河匯合後的黔江由西北向東南徑流全境,把武宣分為北南兩大片。石祥河、大琳河、三里河、東鄉河及武來河、馬來河、濠江河等主支流分北南注入黔江。

風景名勝

摺疊百崖大峽谷景區

百崖大峽谷,位於來賓市武宣縣東北部東鄉鎮境內,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下轄武宣縣各地旅遊景點簡介

百崖大峽谷距離武宣縣城38公里,是三疊紀末期形成的類丹霞

峽谷型自然風景區,廣西首批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級風景區。

大峽谷全長10公里,寬5-40米,計有37道彎,10處瀑布,主峽谷兩側佈滿了數以百計的雄峻陡峭及大小不一的側谷,“百崖大峽谷”因此而得名。它具有“山青、水秀、林幽、石奇”的特點,被香港《大公報》譽為“世界罕見的峽谷風光”。

景區總面積13.66平方公里,地勢呈梯級上升,最高海撥1200米,是中國西南地區落差最大的梯級瀑布群。景區內林木蔥鬱,怪石嵯峨;清溪百折,常年不竭。還有蜥蜴、猿猴、娃娃魚等珍稀動物和桫欏、紅椎、香花木、觀光木等名貴植物。景區年平均氣溫16-24攝氏度,空氣負離子每立方厘米達10萬個單位,被稱為“天然大氧吧”和“大自然空調”。地表水全部項目均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工程標準》Ⅰ類水質標準,水質良好,水溫常年保持在130C左右,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和休閒療養勝地。每逢節假日,特別是黃金週長假,景區客容量基本都是爆滿。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有經驗的驢友,百崖大峽谷景區內大部分未開發的處女地還等著你去發現,我跟朋友們去探險過百崖峽谷的水源頭,也跟朋友去穿越過百崖大峽谷景區,百崖深處的神秘確實讓你欲返還留,這就是驢友們探險、穿越、野營的天堂。

在百崖峽谷景區內有一個度假村,旁邊鴛鴦瀑布下面就是天然的游泳池,困了累了,這裡有吃的,喝的,還可以租個小帳篷休息。

摺疊八仙天池

八仙天池距離縣城6公里,位於武宣鎮官祿村,山體呈圓形,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下轄武宣縣各地旅遊景點簡介

八仙天池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313米,四周環列八座山峰。八仙山四面空蕩,田園風光秀美,在高出地面127米的山腰中,有一池天然碧水,似“八仙託玉盤”,故稱八仙天池,又名八仙潭、龍潭、仙湖、神秘湖。池長150米、寬100米,水深約10米,雨不盈、旱不涸,水清無塵,味甘可飲。碧水清澈,

倒山映日月,景色變幻萬千。周圍古木蔥蔥,奇花異草,卻無一張敗葉浮於水面,池內可看到一群群的活魚游來游去,可魚兒從不上鉤,千餘年來給人們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一年四季,八仙天池以它富有變化的景色和難以理解的神秘,歷代以來一直吸引著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去遊覽吟詩——清舉人覃先澄曾詩云:“中留山水甲南天,馬步橋東列八仙。呼吸應知通帝座,登臨不測有虞淵。雲興作雨池龍起,月正無波玉兔眠。羽化賈鵬成往事,吾儕杯飲滌塵緣。”這個景點尚未開發,體力允許的話,那些亮麗的美景就是你的。

摺疊武宣文廟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下轄武宣縣各地旅遊景點簡介

武宣文廟-狀元橋

武宣文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又名“黌宮”、“孔廟”。位於來賓市武宣城南街一巷,南桂高速公路來賓出口轉來武二級路段65公里處。是廣西僅存兩座專門祭孔的廟宇之一,武宣縣最早興學立教之地、當今華南著名旅遊勝地。始建於明宣德六年(1431年),距今已有560多年曆史。199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重修後對遊客開放。

文廟座北朝南,磚木結構,硃紅粉牆,佔地5000平方米。佈局講究,中軸線由欞星門、狀元橋、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尊經閣組成,還有禮門、義路、戟門、左右廂房、名宦祠、鄉賢祠、明倫堂、東西兩廡、東西齋和武皇殿等附設建築,富麗堂煌,具濃郁的嶺南地方古代建築風格。其結構、傳統風格、民族特色、工藝水平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和藝術研究價值。主要景觀有:欞星門、狀元橋、大成門、樂舞臺、大成殿、孔子塑像、崇聖祠、尊經閣、明倫堂等。

大成殿:高15米,寬20米,深24米,架樑穿鬥聯合結構,重簷歇山兩層樓閣。四個石質柱礎承墊4根木質金柱支撐大成殿的重心,12根木質簷柱承託四面出簷。黃色琉璃瓦面,青綠印花滴簷,岔脊飛翹,脊上花飾泥塑,正脊飾以雙龍搶寶立體塑雕。殿廊四周有清代早期壁畫,甚為珍貴。

孔子塑像:1995年重立,高3.6米,座0.9米,通高4.5米,為玻璃塑鑄。

樂舞臺:大成殿前,長9米、寬5.5米、高1.1米,是古時每年春、秋仲月祭孔時佾生演奏古樂場地。

摺疊大藤峽

大藤峽,系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下游的一段峽谷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下轄武宣縣各地旅遊景點簡介

大藤峽,是廣西最大、最長、最著名的河道峽谷,具有山雄、峰秀、水急、灘險、景美的景觀特色,有廣西“三峽”之美譽。大藤峽的入口位於廣西武宣縣東南隅勒馬村附近的勒馬灘,出口位於桂平市西北隅的弩灘,全長41公里。傳說原有大藤橫跨江面,晝沉夜浮,可以渡人過江,故名大藤峽。峽谷系大瑤山脈與蓮花山脈所夾黔江水道而成。入峽口的左邊是大瑤山脈的大藤山,右邊是蓮花山脈的勒馬山,兩山對峙,狀如天門。由此往下是明顯的峽谷地形,叢山夾一水,灘多流急;由此往上則屬臺地平原——武宣平原,地形開闊,河流平緩。峽谷上段風光綺麗秀美,青山翠竹,鬱鬱蔥蔥,壯鄉山寨散居在山間林裡。沿江兩岸有三個村委會,因峽而取名為上峽江村、中峽江村、下峽江村,村民親稱為“三峽村”。這裡江面百舸爭流,竹筏搏浪,景色迷人。峽谷下段奇峰聳峙,懸崖峭壁、危巖奇突、支流相間。夏日浪濤翻滾,洪波擊浪,濤聲如雷;秋天碧波盪漾,江山輝映,極為壯觀。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於崇禎10年(1637年1月)曾放舟大藤峽,他在遊記中寫道:橫石磯(即紅石灘)“有石自江右山麓橫突江中,急流倒湧,遂極滿澒洞之勢”,“兩岸山勢高聳,獨冠諸峰,時有山峰懸峙”,記述了大藤峽雄偉壯觀之景象。

摺疊五馬攔江

五馬攔江,位於武宣縣城南郊,黔江南岸有5座弧列的山巒,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下轄武宣縣各地旅遊景點簡介

五馬攔江活似5匹駿馬,將黔江截攔,強令黔江水繞東流,氣壯山河,江山輝映,景色迷人。在5匹駿馬之間,聳立一座竹筍狀的文筆峰,面對江中200餘米長的橢圓形沙洲,俗稱:“古磧灘”,是武宣縣老八景之一—《古磧鐘聲》。昔日江水擊洲,聲如鐘鳴。這裡還有來賓市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明代石刻,璞玉山摩崖石刻“敕賜永通峽”,亦有美妙動聽的神化故事傳說。

相傳,古代今武宣城方園10餘里,是一片土地肥沃,溪流縱橫,山青水秀,風光綺麗秀美的地方。有一天,天宮8匹神馬舉目一望,不禁齊聲讚歎!“此凡間勝地也!”於是稟呈玉王大帝獲賜下凡觀光10天,諸位神馬便著陸到此地瀏覽,品嚐此地嫩草,欣賞這裡的奇山秀水。

神馬正在遊覽的一天,天空驟然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傾盆大雨,黔江水位猛漲,冒上了河岸,神馬見狀,萬分焦急,再不設法抗洪,這勝地就會被洪水吞沒,甚至有遭沖毀的危險。於是,眾神馬商定,立即列隊以身堵住黔江南岸,強令黔江改道東流,這樣既保護了勝地風光,又避免南岸人畜傷亡,良田受淹,一直堵攔10天,終於戰勝了洪水,為當百姓立了汗馬功勞。

可是,神馬攔洪10天,有5匹耽誤了回宮的日期,因而觸犯了天條,觸怒了玉帝,玉帝盛怒之下,順手掏出腰間一枚玉石,執御筆下旨玉石上,開除逾期不歸的5匹神馬出宮。玉帝寫完旨令就將玉石連筆朝5馬猛砸,幸好不中,御筆落在5匹馬身邊,筆桿深插入泥,露出筆尖,立即化為一座山峰,今稱為文筆山,玉石化為今璞玉山,5匹神馬化為現在弧列黔江南岸形似駿馬的五座石山。故有民謠曰:“帝筆揮成文筆山,靈駒神驥把江攔;青螺露靚客留跡,東去黔流水一灣。”

五馬攔江是武宣縣的一處名山美景,令人神往、喜愛。不少文人雅士到此瀏覽、採風,作詩詠景。廣東省化州市《春風詩社》譽為“秀才”的鄧永茂老師瀏覽五馬攔江後,寫下《贊五馬攔江》詩篇雲:“五馬攔江氣勢雄,精明強悍制洪峰;橫立威武誰能敵?天害豪情萬載崇。年年月月把江攔,放下水流一曲灣;約對雙獅來望陣,擺出一片古磧灘”。

摺疊犀牛巖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下轄武宣縣各地旅遊景點簡介

犀牛巖

位於武宣縣城西15公里祿新古杭村的犀牛巖,溶洞下深10多米,長10多公里,寬處可容萬人,窄處僅能側身而過;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連;洞內乳石奇形怪狀,千姿百態的景觀,讓眾多遊客目瞪口呆,國家岩溶研究所副所長房昌齡感嘆地說:“犀牛巖集千家洞之美,萬家巖之奇,可謂中國第一洞了”。武宣溶洞不僅美、奇,而且不少還是史前文化遺址,動物骨、牙、工器化石、石斧、石鑿之類多有發現,可謂新舊石器時代的博物館,有考古科研之價值。此景區之前有個體開發過,因經營不當,導致洞內景點受到破壞,縣政府已經把洞口封存保護。

摺疊靈湖景點

“靈湖秋月”,位於武宣縣三里鎮靈湖村,距離縣城8公里,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下轄武宣縣各地旅遊景點簡介

靈湖映月橫跨三里河(又稱陰江)上的一座青條石拱橋,即“大靈橋”,又稱“靈湖橋”。橋與靈湖相隔百餘米,依依相映。靈湖系一個泉水湖,湖水清澈如鏡,流出灌溉臺村田垌。湖長250米,寬100米,正常水位約2米,最深水位3米,古時四周長滿一青萍、紅蓮、陵角及其他茂盛之水草,野鴨、秧雞等水鳥時有出沒其間。湖岸原為古松參天,一望無際的田園風光,景色優美如畫,是武宣老八景之一,“靈湖松籟。”

歷史上有不少文人騷客作詩稱讚,如蘇敏德有詩云:“方愛湖光引興長,忽聞松籟碧天揚。幾聲回徹紅蓮岸,疑是寒蟬噪夕陽。”

摺疊黃肇熙莊園

黃肇熙莊園位於廣西來賓市武宣縣二塘鎮大樟村,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下轄武宣縣各地旅遊景點簡介

黃肇熙莊園是廣西最大的地主莊園。

黃肇熙曾任柳州統稅局長和廣西第四軍司令官(陸軍少將),於民國2年(1913年)從廣東請來工匠開始修建莊園,於民國31年全部建成,歷時29載。莊園佔地面積160畝,建築面積3.99萬平方米,共有房屋199間,呈四方集群狀,左右嚴格對稱,佈局完整,功能齊全,面積寬大,氣勢莊嚴肅穆,環境優雅迷人,為中國傳統的莊園院落式建築。有濃郁的嶺南建築風格。主房由前、中、後三進及左右廂房組成,均為兩層建築。每層之間設有天井間隔,天井四側設有柱廊相連;院落四角是崗樓(炮樓),樓高4層,可眺數里。近莊前有花圃、大池塘,後有果園、草料園;四周有環園小溪,寬米餘,水深沒人,四季流水。整座建築環境優雅,景色迷人。

2004年來賓市人民政府公佈其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