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寶媽群裡,有位媽媽說: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經常在小區裡跟幾個同齡的孩子一起玩,有時候很親,玩得挺好,但是又時不時上去就打臉,寶寶哭了好幾次,每次我都會說“沒關係,這是哥哥在跟你玩,不小心打到你”,但是最近寶寶不愛跟小朋友一起玩了,很擔心會不會跟這個有關係?

還有家長緊接著說: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我們家寶跟你們相反,不管去哪裡,都要分出一部分精神盯著他,就怕他打人。家裡人也沒這種習慣,養成暴力習慣可怎麼好。

群裡紛紛有家長響應: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明明在一起玩得好好的,為個玩具,有時甚至為一個瓶子,不是寶寶被打哭了,就是寶寶把別人打哭了。

——是這樣沒錯了……別人玩的是遊戲,他們像是在練武!

——最尷尬的是,小寶寶哭了,雙方大人的壓力都來了。

……

寶寶的每一步成長,都是對我們家長的考驗,社交這道坎更是不用說,讓多少家長操碎了心。

其樂融融的你友我愛,只能是曇花一現,你來我往的武鬥場景,才是永恆的主題。

該怎樣處理這種場面,考驗的其實還是家長的智商和情商。

情景一

如果你的寶寶打了別人,該怎麼辦?

首先,要弄清寶寶“打人”是不是真的攻擊行為

打人還不是攻擊?!——這大約是所有看到這句話家長的反應了。

但事實上不少家長的判斷真的會有偏差。

寶寶剛開始彼此交流的時候,還不能很好地運用語言,更多的是從肢體接觸開始。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有些寶寶想拉拉別的小朋友的手,也有些會想推一推那個看起來和自己很像的人,這都是寶寶想要交流和好奇的表現。

只是這些動作,因為寶寶對肢體控制的不熟練,顯得有些“粗魯”,到了大人眼中常會被誤認為是一種“攻擊”。

有此類行為時,寶寶並沒有惡意,而被“攻擊”的寶寶也不一定會有“受傷害”的感覺。

這時家長應該溫柔地告訴自己的寶寶,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方式,也可以拉著寶寶的手,教他怎樣才是友好的撫摸。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如果寶寶真的是因為爭搶或情緒的原因,出現了攻擊別人的行為,家長才需要介入。

在多數寶寶的觀念裡並沒有“欺負”這個概念,他只是在按照自己的真實意願行事而已。

遇到寶寶使用暴力時,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讓寶寶明白,他現在的這種行為是不被接受的。比如用嚴肅的表情、失望的聲音來告訴寶寶,這種行為是錯誤的,然後將他帶到一邊,通常對於比較小的寶寶,這樣做就已經足夠了。

如果是大一些的寶寶,在被制止時有喊叫、哭鬧等激烈的反抗情緒的話,家長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方法1:蹲下來直視寶寶的眼睛,嚴厲地告訴寶寶不可以,然後把他抱起來,讓他後背朝向你坐在你的腿上,一直到他安靜下來為止。

方法2:讓寶寶坐在單獨的椅子上或者一個比較無聊的地方,在他可以保持安靜不再亂動後結束這次的教訓,並且告訴他正確的行為是什麼。

方法3:暫時讓將寶寶和其他孩子隔開,同時不要太關注他,不要給他玩具,也不要跟他玩。等到寶寶平靜下來,再告訴他怎麼做才對。

注意:採取上面這些方法時,注意在教訓結束後要給寶寶正面的關心,讓他了解正確的行為方式的同時,也確認爸爸媽媽依然愛他。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雖然寶寶的不當行為需要管教,但有些被家長常用的方法是不起效果的。比如:

× 方法1:激烈的語言批評或無奈地任他為所欲為,都會助長寶寶的脾氣。

√ 方法1:家長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平靜地將寶寶帶到沒人的地方是最快的解決方法。

× 方法2:寶寶不明白複雜的解釋,反覆跟他講太多大道理,導致寶寶煩躁。

√ 方法2:只需要讓他明白,這種行為是錯的,雖然你能理解他的感受,但必須明確不可以用攻擊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 方法3:急於馬上讓寶寶道歉,他激動的時候很難接受去道歉這件事。

√ 方法3:等寶寶冷靜並接受教訓後再敦促他去道歉。

當場給寶寶一點小教訓(這裡指的教訓是前面提到的方式,而不是打罵)不要延遲,如果你在寶寶犯錯後,等上一個小時再教訓他,他是不會把教訓和自己剛才的錯誤行為聯繫起來的。

好了,家長們知道怎麼管自己的寶寶了,但萬一自己的寶寶是被攻擊的一方,家長又該怎麼辦呢?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情景二

寶寶被別的小朋友打了,怎麼辦?

首先不是真的惡意攻擊,你就應該兩眼望天,讓寶寶自己解決

寶寶們之間有些肢體接觸是很正常的,更多帶有遊戲和試探的成分,是交往過程中必然的磨合過程。

沒有太多“吃虧”不“吃虧”的概念在裡面,即使看起來是“被攻擊”的寶寶,往往也並不覺得自己“被欺負”了。

家長應該坦然一些,不要過度地參與。

寶寶不可能永遠都活在家長的庇護下,他需要有機會學著獨立摸索如何交往,找到恰當的“度”。

大人要做的是盡到監護人的責任,確保寶寶的基本安全就好了。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當寶寶受到影響情緒的攻擊行為時,家長可以適度介入

比較小的寶寶如果被攻擊後有哭鬧,家長應該及時把寶寶和攻擊他的孩子分開,然後給予安撫和共情。

可以抱著寶寶告訴他,爸爸/媽媽很理解他為什麼哭了,這件事確實會讓人不高興。

然後告訴寶寶可以有別的選擇,比如玩另一個玩具或去看看一朵新奇的小花,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如果是大一些的寶寶,受到攻擊後情緒有變化,或向家長求助時,家長可以問問寶寶感覺哪裡受了委屈,告訴寶寶爸爸/媽媽知道他很難過,發生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他的錯。

最重要的是,教會寶寶以後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的方法!

√方法1:比如直視想動手的人的眼睛,大聲告訴別人“你不可以打我”,或者直接走開。

√方法2:

也可以教給他更多的社交技巧,比如學會提議輪流玩玩具等等。

×方法:避免出現直接替孩子出頭這樣的處理方式,那樣並不會讓寶寶學會如何處理問題。

一般情況下,遇到寶寶與其他小朋友有衝突,原則上還是建議大人不予干預,或者只是進行情緒安撫、共情,這樣寶寶會更快的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真的遇到很激烈的打鬥,爸爸媽媽可以及時把雙方分開,讓他們各自冷靜。一般來說,寶寶之間的社交很簡單,過不了多久,就又會和好如初了。

孩子打人或被打,最佳解決方式是?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不論是打人還是被打,其實都是寶寶成長的一種經歷,是孩子們之間進行社交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更多的是需要平和的心態和持之以恆的毅力。

想想那些一邊拍打寶寶一邊大叫“我早就告訴你不許打人”的情況,或者那些狠狠點著寶寶說“別人打你你不會打回去嗎”的場面,多麼諷刺。

所以請相信寶寶有能力學會處理逆境,也給他時間和機會通過嘗試和犯錯誤來完全理解這些規則吧。

孩子打人或者被人打,家長最好不要第一時間就說“沒關係”。就如同文章最開始的那位寶媽一樣,“沒關係”看似豁達、寬容,但實際上寶寶無法理解這種寬容。

“沒關係”對被打的孩子來說,只能是“忍讓”,但家長卻沒能說清楚“忍到什麼時候就可以不用忍”“忍不住了怎麼辦”;

同時,“沒關係”對打人的孩子來說,事實上是一種放縱,對其未來的成長也並無好處。

寶寶的成長的確既需要家長的引導,又不宜過度干預,給他機會鍛鍊,也給指明前行的方向,不正是你我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責任嗎?

希望e享家分享的東西對您有幫助!

e享家 好月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