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搶玩具,打人,不聽話,在家卻是乖寶寶!怎麼辦?

張老師,我看過您的一篇文章說孩子在家和學校兩個樣,在學校特別聽話,回家卻特別折騰。我們家孩子四歲了,恰好和文章裡的相反,在學校特別的折騰,這不老師又告狀了,說他在幼兒園注意力特別差,上課不守規矩,搶小朋友玩具,還打人、咬人。老師教育和批評都沒什麼用,讓老師非常頭疼。

可我家寶貝在家裡表現很好的,他從來不和我搶玩具,有什麼也願意分享,怎麼到了幼兒園就變樣了呢?我該怎麼辦啊?

這是一個朋友看了文章之後的詢問,在 我們提及過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的表現不同是一件好事,說明他在家覺得安全。這個孩子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

孩子在幼兒園搶玩具,打人,不聽話,在家卻是乖寶寶!怎麼辦?

孩子為什麼在幼兒園表現不好?

尋求關注而不得法

幼兒天生就是追求優越感的,他們通過獲得成人的關注來判斷自己的價值。幼兒園的生活和家裡不同,在家裡幾乎是好幾個人關注一個孩子,他就是家庭的中心,但是在幼兒園幾乎1個老師要看10個孩子,每個孩子可能都想獲得老師的關注,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兩種現象:

一種是好孩子,這種孩子會按照老師說的做,並且善解人意,人見人愛。還有一種孩子就需要用做鬼臉,搗亂,打人來獲得老師的關注。

我們肯定都喜歡前一種孩子,但是後一種孩子的原因不在於老師,而在於家庭。幼兒園確實有教育的責任,但是孩子更多的是自身發展不足。

阿德勒曾說過“學校是家庭教育的顯示器”,幼兒園不過是把家庭教育的弊端暴露出來了而已。這類孩子往往有著較強的好勝心,做事情想來喜歡以自己為中心,一旦出現和他設想的不同就會哭鬧不休。

在家父母容易形成對孩子的關注,但幼兒園沒有這個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搶玩具,打人,不聽話,在家卻是乖寶寶!怎麼辦?

內在能力發展不足

孩子在6歲前,是一個自由發展和自由探索的階段,父母要做的就是支持他越來越多的擴展和生長,比如孩子靈活的小手腕要有用武之地,家裡什麼東西他都要拿來翻一翻,看一看。可是幼兒園有幼兒園的規則,他自由活動的範圍沒有家裡那麼大。

這時孩子需要成年人的支持,因為孩子自己內在的能力還沒發展起來。孩子是先需要被理解,才有能力去理解成年人的。可是沒有人理解孩子,反倒要求他來理解和配合成人,就會讓孩子很無助,於是也會出現兩種:

第一種孩子會迫於害怕,發展出一種討好成人的樣子,就是媽媽從來不看見孩子,孩子反倒一直看著大人臉色過日子,討好型孩子沒有發展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能力,他長大了也會顯得很弱小,也是很有問題的。

第二種孩子會顯得很不聽話,無法順利完成各種事情,適應不良,無法和他這個年齡該做的事情匹配,我們好像覺得是孩子不配合成人。但實際上是他能力沒發展到哪裡,我們強行讓他跟上我們的節奏,他是很難跟的上的。

孩子在幼兒園搶玩具,打人,不聽話,在家卻是乖寶寶!怎麼辦?

自控力和專注力皆不足

孩子在幼兒園好像很難控制自己,比如打,咬其他小朋友,大吵大鬧,這些都說明孩子有可能自控力不足。四歲多的小朋友雖然專注力和自控力都不是很強,但是已經可以發展出一些控制自己的能力了,當孩子明顯在班裡表現不好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重點在這裡下功夫。

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不重視不是問題,一旦仔細分析好像哪裡都是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怎麼辦呢?重點不在於幼兒園的老師,而是我們在家要如何努力。

孩子在幼兒園搶玩具,打人,不聽話,在家卻是乖寶寶!怎麼辦?

站在孩子身邊,成為他的支持者

上面我們說了孩子這個時候最需要成年人的支持,尤其是父母的支持。在這個案例裡,貌似媽媽和老師是站在一起的,我理解媽媽是想幫孩子,但又無計可施,所以我邀請媽媽首先在孩子面前旗幟鮮明地表示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你和他是一夥兒的。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喜歡玩兒,但幼兒園讓你不自由,媽媽也知道你多喜歡那個玩具------”。

有的孩子之所以四處樹敵,是因為他內心是害怕的,所以他也很容易就先去攻擊別人,那當媽媽跟他是一夥兒的,他發現他不孤單,不需要使那麼大力氣和所有人對著幹的時候,他自然而然就會有改變。父母此時需要拿出時間和精力給孩子,專注而深情地去陪伴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這根配合幼兒園老師無關,不要孩子出點事兒就讓老師去背鍋,家園共育才能讓孩子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

孩子在幼兒園搶玩具,打人,不聽話,在家卻是乖寶寶!怎麼辦?

角色扮演,場景再現

“寶貝在家裡表現很好的,他從來不和我搶玩具,有什麼也願意分享”媽媽的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寶貝在家不搶媽媽的玩具,我猜測他還特別喜歡和媽媽一起玩。其實孩子捨不得的不是玩具,而是媽媽和跟媽媽一起玩遊戲的溫馨時光。我們就可以利用和孩子玩遊戲的機會進行幼兒園角色扮演。

比如我們可以說:“寶寶,現在我們玩假裝遊戲,我現在是你們班的小明,我也很喜歡玩這個玩具,然後,你來想,我們用什麼辦法可以一起來玩這個玩具,你來決定好嗎?”

當和孩子一起玩了一會兒這個玩具之後,我們又可以接著說:“我實在太喜歡這個玩具了,我可以中午抱著它睡覺,或是帶回家玩一會兒,晚上再還給你好嗎?到時候我們再一起玩好嗎?”

孩子在幼兒園搶玩具,打人,不聽話,在家卻是乖寶寶!怎麼辦?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幫孩子建立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和平友好玩遊戲的體驗,以及把主動分享的權利交給他,而不是讓老師強迫他交出玩具。這個體驗對孩子來講就是新鮮的,有過這樣的體驗,他就很容易把這樣的體驗在幼兒園裡面再現。

孩子在這個年齡很容易用遊戲再現白天幼兒園經歷的事情,我們也可以通過遊戲,讓孩子到幼兒重現他在家裡遊戲的過程。

每次玩的時候,我們都可以扮演不同小朋友的角色,當和孩子玩完之後,千萬不要忘記我們和寶寶一起跳一跳,從角色中出來。媽媽可以一邊跳一邊說:“我不是小明啦,我是寶寶的媽媽啦!”孩子也跳一跳說:“我不是在幼兒園的寶寶啦,我回家啦,我要和媽媽一起去吃飯啦。”把這個過程作為遊戲的結束,迴歸到正常的生活。

經過這樣玩了一段時間之後呢,有可能寶寶到了幼兒園,就非常希望跟小朋友們一起玩玩具了,因為那裡也有跟媽媽一起玩兒的溫暖體驗。

孩子在幼兒園搶玩具,打人,不聽話,在家卻是乖寶寶!怎麼辦?

讓孩子學會主動停止,鍛鍊自控力

培養孩子注意力和自控力有很多方法,我們今天就說兩個簡單的:

第一、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主動停止。

比如說孩子看動畫片兒,那我們就是先跟孩子說好:“我們只看半個小時,到時候我會告訴你,你要自己關掉!”然後我們就看著表,從開始到結束,到了半個小時,就告訴孩子,時間到了,這時孩子就要練習控制自己,主動去關掉電視。生活中很多事情上都是這樣,讓孩子去主動停止,而不是媽媽去強行結束一件事情,這可以練習他身體裡自主控制的肌肉。

第二、媽媽對孩子的關注是持續和不間斷的

比如媽媽陪孩子拼一個樂高玩具,可能是15分鐘,可能是一個小時,在這個時間段裡,媽媽持續的陪孩子把這件事情做完,而不是,拼一下媽媽就去玩一會兒手機,拚一下媽媽就去打一個電話,

當孩子得到的陪伴和關係是專注而持續的,那麼它就能夠內化和學習到這種專注持續的模式。我們說孩子的行為都是潛移默化的進入他的身體的,我們自己都不專注怎麼能讓孩子專注呢?

孩子在幼兒園搶玩具,打人,不聽話,在家卻是乖寶寶!怎麼辦?

每一個孩子從生下來就是好強的,當到了新的環境之後,他們依然想做最好的。但是很多孩子可能因為事先準備不足,所以對新環境感覺無所適從,導致一些不適當的行為出現,此時父母的陪伴和支持,多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多多傾聽孩子,也能幫他緩解壓力。

愛家有方法,育兒有技巧,我是三寶美媽,喜歡分享乾貨的二級心理諮詢師,願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