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學校體育迎來轉軌契機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学校体育迎来转轨契机

教育部近日發文,2018年將全面取消全國性的高考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此前的另一份文件中,普通中小學招生也要在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升學考試中已實行有年的體育特長生加分就此成為歷史,這種改變,對於學校體育的發展影響幾何,對學校體育的未來走勢又意味著什麼?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学校体育迎来转轨契机

2018年高考,體育特長生將不再擁有加分資格

取消特長生加分,政策劍鋒所指,不在於壓減學校體育的發展空間,或是削弱學校體育的存在感,更應看作是學校體育發展模式和發展思路的轉軌。在過往的實際運行中,特長生加分已有一些異化現象,為升學考試中的腐敗投機提供了尋租空間。權衡利弊,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意在從制度上進一步確保升學選拔的公平公正。

另一方面,扭轉學校體育的弱勢,遏制學生體質的下滑,為國家的未來夯實健康之基,近年來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讓體育成為素質教育中具有示範和引導價值的內容,究竟應當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這是教育改革不容迴避的挑戰。兩年前,在教育部印發的《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已經明確提出將體育納入錄取計分科目,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這是對各地將體育納入中考的規範。如果將這一系列政策變化聯繫起來審視,不難看出學校體育改革的發力方向。

從特長到常態,學校體育需要在教育改革的大格局中找到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體育就是教育,體育就是青少年成長中促進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這樣的理念,在過往應試教育的環境下無疑已被邊緣化。平心而論,學校體育的“常態化存在”,也不能僅依靠考試這根指揮棒。教育改革中的“減法”和“加法”,既需要政策面的引導,也需要更長時間段裡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達成的理念共識去推動。體育在其中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但加減之間的步調協同更為重要,否則,也很難真正發揮撬動改革的槓桿作用。

剝離應試思維,褪去功利色彩,讓體育的育人價值在校園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盤大棋不過剛剛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