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痛經分為這4種症型,一一對症,你屬於哪種?

痛經是指女性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週期而發,嚴重者可伴噁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

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

中醫把痛經分為這4種症型,一一對症,你屬於哪種?

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於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種痛經在正常分娩後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

繼發性痛經則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本病屬婦科臨床的常見病,據有關調查表明,痛經的發病率為33.19%。

中醫怎麼看痛經?

中醫把痛經分為這4種症型,一一對症,你屬於哪種?

痛經發作後,應根據病史婦科檢查及必要的輔助診斷方法明確痛經是由何種疾病引起。在對痛經疾病的分型上,中醫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一起來了解一下!

痛經的四個症型

中醫稱本病為“經行腹痛”。有虛實之分,臨床可分氣滯血瘀、寒溼凝脂、氣血虛弱、溼熱下注四個證型:

1)氣滯血瘀型,症見每於經前一二天或月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或伴胸脅乳房脹,或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後痛減,經淨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滑。治宜理氣化瘀止痛。

2)寒溼凝滯型,症見經前數日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經色黯黑有塊,或畏冷身疼,舌苔白膩,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除溼,化瘀止痛。

中醫把痛經分為這4種症型,一一對症,你屬於哪種?

3)氣血虛弱型,症見經後一二天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月經量少,色淡質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華,或納少便溏,舌淡,脈細弱。治宜益氣補血止痛。

4)溼熱下注型,症見經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腰骶疼痛;平時小腹時痛,經來疼痛加劇。低熱起伏,經色黯紅,質稠有塊,帶下黃稠,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數或濡數。治宜清熱除溼,化瘀止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