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写在前面,此篇是受《旅居优品》杂志之邀入住体验大理菩提海居客栈写的一段文字)

从哪儿开始说起比较好呢?我如闲云野鹤般慢慢悠悠地绕着洱海环了三圈,无法说出哪个点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因为每一秒每一刻的光影转换都不相同,曼妙多变,唯一相同的是浩淼的洱海始终极美,如一幅画,不,是画廊,一幅幅绚丽的画组成的画廊。

从熹微的晨光里醒来,天刚蒙蒙亮,万物还没有苏醒的时候,最先入目的是温暖的霞光,紧接着意识到自己并不在喧闹的城市,而在苍山脚下洱海岸畔。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在大理待足了两个礼拜,不赶行程的慢旅,不紧不慢地看风景,听风声。古城是出发点,以顺时针的方向,沿着环海路行进,从日升到日落。又以逆时针的方向,从汽车到骑行,好一段风花雪月。

洱海边多是生在水里的树,不同于城市里的树的生活品性,生长地恣意潇洒又诗意,以自己舒适的形态伸展,延伸,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又或者想独自傲立的,看似孤独却也是有自己的坚持吧。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说洱海不是海,那是千真万确,洱海只是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至于为什么叫洱海,那是因为湖的形状酷似人耳,故名洱海。在海东、海西、海北所看到的洱海自然有些不同,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在透明澄净的海面,宁静又悠远。休渔期时,尽管不能乘着小船悠游海面,但站立在洱海边,感受着风吹着皮肤所带来的触感也是温暖惬意的。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沿途停歇着许多小船,有些还在使用,有些已经废弃生锈,主人就任随其停置,并不打紧,这反倒成为一处小景,与洱海融为一体了。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到苍山之间是一片扇形的冲积平坝,田地肥沃,村落相连。道路两旁绿油油地种满了大葱,看不到洱海的一段环海路里,空气里弥漫着大葱的味道。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沿着顺时针的方向,最先抵达的是喜洲古镇,这个有着一千年历史的古老城镇,相比大理古城自然是更加安静更加淳朴些的,这里有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整齐地坐落在石头巷子两边。白族的民居建筑堪称精美的艺术品,古朴又典雅。白族民居讲究盖门楼,普通的“一滴水”坡屋朴素大方,,而“三滴水”的形式,则是华丽精美的,飞檐翘角。民居的内部庭院也多有讲究,往往依据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照壁也体现着民族特色,象征吉祥、福禄与安康,往往都体现着主人的意愿者企盼。

在芦苇荡里的小船上,在夫妻树的树根边,在酸奶店的门口,时间就这么慢下来,停下来。

想起友人和我说起的,一对德国的夫妇本在大理古城开了一家面包店,很红火,但随着大理古城知名度也来越高,古城渐渐地也充斥着商业气息,变得喧闹,于是他们放下面包店交给别人管理,自己搬去了喜洲,寻觅一处更安静的桃花源般的诗意生活。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继续顺着方向,先到上关,上关的花赫赫有名,相传上关有棵“十里奇香树”,花大如莲,香味胜过桂花,颜色如粉白色,结的果实黑而坚硬,用作朝珠,故称“朝珠花”,此花种于何时,已不可考。只知曾年年开、月月开,散溢百步之外,但现已绝种。但是,白族人们爱花,养花已成习惯,加上天气适宜,四季如春,故花卉种植品种繁多,处处飘香。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双廊,这真是件有利有弊的事儿,对当地的发展和村民的收入的确是件有利的事,但是不知不觉地,双廊也被各式各样的客栈和咖啡馆填塞满,游客越来越多,总觉得已经少去了很多原始的宁静和祥和。海地生活标志性的白色桌子和凳子也是站满了排队拍照的游人,在双廊两次匆匆地经过,没多逛,便离开了。

相对来说,我自然更喜欢挖色镇,这里民俗风情浓郁,洱海区域白族本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每逢五、每逢十的日子是挖色镇的集市,很幸运,我恰逢遇到一次这样的集市,市场多是本地的食材和生活用品的售卖,逛着的也是本地的居民。我穿梭在人群里,看得眼花缭乱,每一样东西对我来说都很新鲜,他们使用的锅碗瓢盆,还有我所没有见过的许多食材,逛着这样的集市我才会觉得深入了当地的旅行。

在挖色镇有个叫“小普陀”的地方,相传观音开辟大理坝子时,在这里的海面上丢下一颗镇海大印,在洱海东部海中,为一小岛,以镇风浪,保护渔民,因此,渔民们在小岛上建观音阁,纪念观音,将小岛叫做“小普陀”。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这个时节正是西伯利亚红嘴鸥在此越冬的季节,很多红嘴鸥聚集在小普陀的水面上,它们的嘴和脚呈红色,羽毛呈白色,尾巴和翅尖为黑羽,这些候鸟一路长途跋涉,风雨兼程,在此越冬,喜食小鱼小虾,然而这一片的候鸟,都养成了坏习惯,更加偏爱“不劳而获”,总浮于水面等待着争相投食的游人,往往是一些小饼干,小面包屑。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环海路本身就已经很美了,双眼根本来不及看,不愿意浪费一分钟错过路上的任何独特的画面。对公路有着深深的情怀,大概时常在路上的人都钟情于“路”这个字本身。我们时常在路上,背着沉重的行囊,双脚虽在地狱,双眼却在天堂。这一秒的乌云密布,下一秒或许是晴空万里,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大概就是在路上的魅力。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一路兜兜转转,从日升到日落,总得有地儿歇脚,最后停在才村的菩提海居,这是个泰式的临海的院子。

菩提、梵语、觉悟、舍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这真是个适合旅居的地儿,要不然客栈掌柜怎么会舍弃城市的一切,而尘埃落定在这僻静之地,大抵也是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只偏爱这份清静悠然,云淡风轻。三五知己,一二茶友,闲时赏花弄月,好不自在。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据说小院里的装饰品是掌柜自驾去泰国,在山村里寻觅那些小玩意儿,所以各个独特又有趣,叫人看了爱不释手。进入大堂,便可知主人是个爱茶之人,一排排摆放的满满的各式茶叶和桌上的精致的茶具,我虽不懂茶,但看到这些也不禁心生许多欢喜。家具多为实木自然的形态和肌理,生得是怎样,便是怎样,稍加抛光和打磨,便成了独一无二的物件。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后厅的小院子里种着许多花草和多肉植物,小船改造成的围棋的雅座,倒也是别致独特。这是个通透的阳光房,光线轻易地穿透玻璃式的屋顶,从清晨到傍晚,折射着不同的光景。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房间布置得十分雅致,紫色的帐幔,朦胧梦幻,顶角系着一些酷似小灯笼的装饰,整面的落地玻璃窗,面对洱海,坐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洱海。每日睡觉,我都是半掩着窗帘,并未全部拉上,时常躺着不愿睡想争取最多的时间记住这美景,睁着眼可以看到临窗外的天地繁星点点,心事如枝蔓,而第二日叫醒自己的是晒到被子上的晨曦的光和清脆的鸟鸣。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住在菩提海居的两三日,哪儿也没去,就只是这么住着,停下脚步,不管世界多么仓促,抬头享受微风的吹拂,早起的清晨,坐在阳台上,捧一杯茶,翻一本书,是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的,沉重的心都会变得轻盈。我想变成窗外的云和树,拥有一片纯净的天空乐土。客栈的清淡小菜三两碟,一碗米饭,倒是深得我心。酒足饭饱后,会轻轻哼着歌独自散步,塞着耳机音符在耳边恣意流淌,没有路灯也不怕黑,洱海高悬的月伴着我,清辉灿灿。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回到家中,开始修图码字的工作,然而拖沓了很久不知道怎么起笔,我的图片的呈现,我的文字的描述根本不及看到的洱海的千分之一美。如果不是双眼看到,双耳听到,双手触摸到,风的呼吸和海的吟唱,又怎么会知道洱海到底有多美,在洱海边,在环海路,在田野间。翻看着照片,又让我想到大理的阳光总那么灿烂,天空如此湛蓝,和永远翠绿的苍山。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任何一片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