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常江

中國礦業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建築與城市規劃研究所所長

自發成立了名為“535”的本科生工作室

常江老師,一位親和、有趣、正能量的“好老師”。作為工科專業的海歸教授,常老師可以說一位相當“特別”的人:樂於助人,攝影發燒友,每天騎平衡車上下班,會把生活中的點滴分享到朋友圈,還會每天把辦公室收拾的很整潔,隨處懸掛和擺放的小物件讓不大的空間顯得利落精緻。

常老師特別受學生喜愛,一提到常老師大家都止不住的稱讚和敬佩。365天裡,他幾乎每天都在為學生忙碌,週末也經常無休。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多年前他還自發成立了一個名為“535”的本科生工作室,工作室裡的學生和他的感情都特別深,很多人都認為常老師是他們心目中最敬佩、最難忘的老師之一。

對生活充滿熱情,學生都是他的“孩子們”

常老師的熱心腸在學校是出了名的。徐州某中學組織學生到南湖校區參觀,常老師看到參觀的學生被寒風吹的瑟瑟發抖,他毫不猶豫走上前勸說她去咖啡廳避避風,為此那位學生還特地上網發帖對“騎平衡車的那位老師”表示感謝。

說到這個話題,常老師開心地拿出手機,向我們“炫耀”起他心愛的寶貝-----每天陪伴他上下班的平衡車。他說,以前在小區裡看到保安騎平衡車會覺得很新奇很有趣,自己也想體驗。看他這麼喜歡,愛人就在他生日時送了他一輛平衡車。“我很享受騎平衡車的感覺,會讓我覺得自己在‘飛翔’,心情特別舒坦”。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常老師(第一排左三)和學生們

這樣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無形中也在影響著身邊的人和自己的學生。

常老師的學生們這樣說

常老師的博士生馮姍姍說。

“常老師既是一位嚴謹的學者,也是一個充滿生活熱情的頑童,在他眼裡,一片葉子,一簇鮮花,一杯咖啡都是美好生活的來源,哪怕休息時騎著平衡車在校園裡逛也能讓他開心的不行,他真的是一個很可愛的性情中人。”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在交談的過程中,常老師習慣性地把學生都叫做“孩子們”,他打心眼裡熱愛這份職業,熱愛每一位學生,不遺餘力地為學生考慮。在同學們的心目中,他從來都不是刻板嚴厲的教授,而是可以交心的好老師。

2006年,為了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常老師和他的博士生鄧元媛自發成立了一個叫做“535”的本科生工作室,成員是大二到大五階段的學生。學生們平時交流很緊密,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互相帶動,彼此之間充滿正能量,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每年出國讀研、保研或考到名校的就有好幾個。“我們535工作室的孩子們都可優秀了”。說到這裡,常老師掩飾不住的驕傲和自豪。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在廈門建築設計院工作的邱恆才回憶起當年在工作室跟常老師做課題時說到。

那時,常老師經常帶著我去現場測繪和走訪,組織調研小組,設計改造方案,讓我在畢業時順利完成了屬於自己的作品集,通過這樣的過程,他也希望告訴我們一定要呵護城市的歷史。”有一年聖誕節,在聽說他有了寶寶時,常老師還匿名寄了份聖誕禮物給他。“常老師是我見過最暖心的老師,成為他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財富”。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常老師的“535”工作室還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每年工作室學生畢業,常老師都會給每個人送出一枚專屬戒指當做禮物,他自己也會經常戴著。在畢業季,工作室都會舉辦一次畢業設計分享會,交流畢業設計的理念,大家一起交流討論,這已經成為工作室多年的傳統。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專屬戒指

對工作一絲不苟,專注於城市規劃領域

常老師是一位嚴謹的學者,教學時從來都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給本科生上課時,他經常採用

“翻轉課堂”的形式,在課堂上把一定時間讓給學生。“幾年前就做了這個嘗試,我發現學生熱情變得高漲,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講得比我好,後來我又專門借教室,找時間,讓那些積極想要講的學生在課堂上講課”,“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遠遠比我自己灌輸給他知識要強得多。”常老師堅定的說。

常老師曾在德國留學多年,西方的教育理念對他影響很大,他希望學生不僅在生活上,在學業上也應該是獨立的。據他介紹,在課下他會給學生布置自學任務,然後在課堂上做彙報,以此來培養學生們梳理所學內容的習慣。在“翻轉課堂”上,他還設置了評價體系,和聽課的學生共同來打分,學生彙報結束時,他的批註也已經密密麻麻寫了一頁紙。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養上,常老師也有獨到的考慮。他注重鍛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時候還通過“學生帶學生”的方式,讓他們嘗試指導一些畢業設計,每個人的成長變得飛快,一些優秀的博士生留校擔任教師。

成果顯著

近年來,研究所的教學成果顯著:

獲得校級教學質量獎和教學成果獎多次

指導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建築或規劃類設計大賽中獲獎13次

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建築創作獎9次

江蘇省結構力學創新大賽獲獎2次

出版教材7部(合著或專著)

共發表各類論文100餘篇。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作為礦大建築與城市規劃研究所所長,常老師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城鄉規劃與設計、城市更新、礦區生態重建、傳統村落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得益於在德留學期間礦區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經歷和背景,回國後,常老師和團隊把重點之一繼續放在了這個領域,對礦區與城市和周邊鄉村協同發展研究、礦區復興規劃、礦區工業廢棄地再利用、工業遺產保護以及不同類型礦區的生態補償和生態修復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性研究。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除此之外,2006年以來,國家開展新農村規劃,讓原本做城市規劃的他開始逐漸接觸和了解鄉村規劃方面的內容,並帶著他的第一個博士生林祖銳深入研究村落和村莊規劃方面的項目。經過多年的沉澱和積累,常老師帶著學生成功探索出了村落鄉村規劃研究這條路子。在對蘇北地區農村進行了系統性的調研之後,他們完成了“2006徐州鄉村調研”、“蘇北地區村莊節約建設發展模式研究”、“2012江蘇鄉村調研(徐州篇)”、“徐州吳紹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等多項規劃設計和科研項目,對蘇北農村規劃建設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據瞭解,目前,城鄉規劃學科已經初步成為我校未來最有潛力服務社會和地方的學科之一,常老師也同時擔任著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委員會副主任一職。被常老師一手帶出的林祖銳成長也非常迅速,現在的他已經是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研究所副所長、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並且成為蘇北地區唯一的江蘇省鄉村規劃師。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為此,林祖銳非常感謝常老師的培養.

“作為從農村出來的孩子,這麼多年來,老師在生活和事業上對我一直都很關照,在做項目時也會盡最大可能的幫助和支持我,他就是我的‘人生導師’,是我職業生涯乃至人生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人之一。能和老師一起規劃我們的新農村,對古建築遺產進行研究和保護,對我而言也是一件很有使命感的事情”。

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鼓勵他們做“有品有位”的建築師

在常老師辦公室的走廊裡,懸掛著很多他在國外時拍的攝影作品,“這些照片都是之前給本科生搞藝術沙龍時留下來的。”常老師說。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他和學生社團一起在學校裡舉辦過多次藝術沙龍,還帶學生去臺兒莊辦過攝影展《印象臺兒莊》,他認為,大學校園應該是包容、認真且充滿激情的,尤其是學建築學的學生要“有品有位”,要有足夠的見識、眼界和開闊的思維,這樣走出校園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常老師也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2004年以來,在他的倡導下,學校的建築學專業每年均有一門課程由外教直接授課,每一屆研究生也都有一門課由外籍教師承擔。在國際交流和聯合教學方面,也逐漸從以前單純的外教作報告的交流方式拓展為專題報告、系列報告、集中授課、研討會等多樣化的聯合教學模式。

礦大的”平衡車”老師和他的”孩子們”

目前,學校的建築學專業與一些國際學術團體和建築院校已經有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和經常性的學術交流關係。利用自己曾在德國留學的資源優勢,常老師聘請了波恩大學的奎特教授和柏林工業大學的霍本斯德教授為榮譽教授和客座教授,同德國萊茵建築集團、萊布尼茨空間規劃研究院、JSWD建築事務所等機構簽署了產學研合作基地。這些穩定的國際教學和科研合作對象為團隊的國際化專業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合作平臺。

在一個人的人生生涯中,幾年的大學時光似乎算不了什麼,但如果能遇到一位良師益友,成為自己成長道路上的指引者,對學子們來說,則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常老師和他的學生們可以說完美地詮釋了“師生情”的真正含義。

在常老師看來,作為高校的基層教師,面對學生時,每一份的付出都是一種積累,都是值得的。他最大的希望是在自己的教師生涯裡能夠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帶給學生,讓他們離開校園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他給予學生的無限關懷,一直在深深影響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