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瘦竹:论杨小楼、尚和玉之区别

 一样一出《铁笼山》,杨小楼好在起霸、传令、马趟子;尚和玉好在开打,他们都是俞菊笙的及门弟子,换一句话说,他们是同窗师兄弟,同样传授,会分出异样的造就,那么艺术的造就不同,也可以说各如其面。

 杨小楼的好,得力在嘴里念得出,脚下跨得开;尚和玉的好,得力在眼明手快的尺寸。严格论功夫的瓷实,鄙见还让尚和玉,像与司马师双收,最后蹲坐马势,本来脸带侧,拨正时,四根靠旗杆一定互击作响,这一下的劲头,真是加人一等啊!

朱瘦竹:论杨小楼、尚和玉之区别

尚和玉与童伶黄元庆合影

 从《铁笼山》,我们又可以类推出下面这个比例:《拿高登》,杨小楼好在趟马比粗,尚和玉好在开打;《挑华车》,杨小楼好在起霸走边,尚和玉好在大战挑车。另有一点,我们不必说定杨小楼不如尚和玉,反正杨小楼不动《一箭仇》、《四平山》、《战滁州》、《战岱州》等戏,让尚和玉专美于前是事实。同时我老理想,他们倘然合作《神亭岭》与《葭萌关》,恰好各占一个主角, 《神亭岭》尚和玉饰主角太史慈,杨小楼饰孙策, 《葭萌关》杨小楼饰主角马超,尚和玉饰张飞,牢而不破,定而不移,交换不得,一交换,别说艺术上用违其长,碌碌犹人,买只扮相,一掀门帘,两个没有一个像的。现在杨小楼已经作古,尚和玉如鲁殿灵光,岿然独存,他的绝技大刀分清背刃,大枪纯然枪花,枪架子每出不同,转锤,靴底踢棍,使我梦寐切思。

朱瘦竹:论杨小楼、尚和玉之区别

杨小楼之《英雄会》

 靠旗杆互击作响,是靠背功夫之一,老先生都讲究,像李春来在《连营寨》兵败白帝城,送刘备下,叫马童看枪带马,踢腿叫【四击头】,最后面朝里蹲坐马势,准露这一手,尤其是沈韵秋,饰《群英会》的赵云,“起霸”准露这一手,足见老先生抱定“既肯卖,脸朝外”的戏德,在台上处处卖足气力,丝毫不苟。小一辈里讲究这手靠背功夫的,照我晓得,是何月山、苗胜春、王金元、麒麟童、韩长宝、张德发、茹富兰、高盛麟、傅德威。目下最讲究的是张翼鹏,在《宁武关》、《九龙山》、 《小商河》、《挑华车》、《长坂坡》、 《潞安州》、《战宛城》里,露不一漏。

 靠背功夫,分积极、消极两种,积极的是靠旗杆必须作响,消极的是靠肚不可卷,靠旗不可乱,靠绦不可缠,靠穗不可踩。靠肚卷,靠旗乱,靠绦缠,无非鲁莽灭裂难看而已,靠穗踩则有仰面绊倒之虞,好好一个大将,无端摔后僵尸玩,像什么样儿?要不卷不乱不缠不踩,症结端在懂得转身、趁势、提气三个诀窍,如果不懂,越要不卷不乱不缠不踩,越卷乱缠踩得厉害。懂就是非苦练莫办的功夫。我们要知道一个武生或武净靠背功夫如何与好了还是真好或假好,也有诀窍,待我公开出来。

 扎背须衬箭衣,靠旗的飘带须飘着,靠绦须垂着,靠肚须碰着脚背,靠穗须碰着台毯,这是十全十美的靠背功夫,凡是不衬箭衣,靠旗的飘带用线钉在旗上,靠绦交叉塞在腰里,将靠的前后身往上扎,往上去,俨然靠太短似的,此人的靠背功夫,纵然好,好而已矣!谈不到十全十美了,阅者得以为靠须扎得越紧越好么?果然,不过也有例外,像王金元,扎得再松没有,简直像一个铁散铺盖,走路时靠旗杆前后左右直晃摇,但是他上场后,任凭如何蹦跑摔打,靠旗杆稳如泰山,屹然不动,这个就是懂得提气诀窍的上上乘造诣。

(《半月戏剧》1940年第3卷第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